經過12天,超過3萬6千人次,投出125,845票,加上九位來自行銷、電商等領域專家的評選,《數位時代》2016網路人氣賣家100強的最終決選結果出爐,今年得到總積分第一名的是平價美妝「小三美日」。而最受到網友喜愛的人氣票選第一名,和獲得評審最高評價的店家,分別為資深女包賣家「天藍小舖」,以及從實體通路發跡,成功開拓網路市場的「快車肉乾」。
今年是數位時代連續第八年舉辦網路人氣賣家100強的票選活動,這次在超過200位報名店家中,有187名賣家通過單月營收超過100萬元,或是單月訂單數超過500筆的資格審查,可以進一步參與第二階段的網友人氣票選和評審評選。
本屆參賽賣家特色:食品類報名最踴躍、新興電商平台展露頭角、近五成有獨立官網
從這次參賽者遞交的報名資料可以發現,今年以食品類賣家的報名最為踴躍,其次則是服裝和生活類,報名家數分別都超過30家。而這當中一個有趣的觀察是,今年除了幾個主流大型電商平台如雅虎奇摩商城、PChome商店街,和台灣樂天市場、momo摩天商城仍被賣家們視為重要銷售管道,這次也看到有不少賣家開始在新興的電商平台,如蝦皮拍賣、旋轉拍賣和Pinkoi平台上架。
另一個更重要的變化是,今年有將近五成的參賽店家都已經擁有自己的獨立官網。這一方面顯示,獨立官網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同時這也意味著架設官網的門檻越來越低。在這次的評審作業中,官網也確實成為關注焦點。不只一位評審指出,架設獨立官網更可以突顯出賣家對品牌經營的重視,因此這類賣家普遍也可以獲得相對更高的得分。
商品、行銷、服務、行動為標配,內容行銷和跨境經營才是差異關鍵
今年數位時代邀請了91APP行銷長李朝基、方城市行銷執行長蔡瑞音、雅虎奇摩超級商城業務資深總監藍怡芳、樂天品牌策略部副部長劉芃菲、露天拍賣行銷主任夏澤芬、富奇想商務長陳顯立、潮網科技總經理駱呈義、資策會MIC電子商務研究組,以及數位時代社務顧問盧諭緯,共九位評審擔任此次的評審工作。每位評審分別是以商品力(30%)、行銷力(30%)、服務力(20%)、行動力(20%),滿分100分為基本給分,另外內容行銷(10分)和跨境經營(5分)則是可以做為額外加分項目。
此次配分標準主要是考量到,在台灣電商發展多年後,商品力、行銷力和服務力已經被視為賣家必備的基本能力,而到了今年,過去大家談的「行動趨勢」幾乎也已經成為標準配備,同時也是消費者可以接受的方式,因此同樣列入基本評分指標。相對之下,目前台灣電商業者在內容行銷與跨境經營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所以特別提出這兩項作為加分項目,以鼓勵在這兩方面有傑出表現的賣家。
陳顯立認為,能夠通過首輪資格篩選的店家,基本上在前四項評分都已經具備一定的能力,普遍能拿下基本分,彼此難分高下。因此就他個人的評分來說,內容行銷的表現,才是真正差異化的關鍵。同時他也指出,非標準品要做內容經營這件事會相對容易,而標準品要做得好,難度就比較高。所以就他個人這次的給分來看,能得高分的店家,銷售的大多也是非標準品,且較多是體驗式的產品,如食物類賣家。
而盧諭緯認為,在台灣電商發展環境相對成熟的情況下,如何建立差異化形象,做出品牌力,已經變得比過去更加重要。舉例來說,在行動趨勢下,多數店家雖然都設立行動官網,但只是有網站還不夠,要如何真正抓到行動使用者的情境需求,更是關鍵。
另外資策會MIC電子商務組資深產業分析師兼副主任王智義表示,在評分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有架設官網的店家與只有在開店平台上開店的差異性,除了自建官網更能展現品牌特色,同時在購物機制、使用者介面等各方面,也都會比較流暢。雖然未必每個自建官網都做得很好,但他認為這確實可以讓使用者多感受到熱情和經營力道。
整體來看,台灣的賣家在官網建置、品牌經營與行動能力上,大多都可以看到進步,但也如同陳顯立所說,台灣賣家主要優勢還是展現在壓低製造成本、提高製造規格這件事上,而在說故事的軟實力方面,仍然是比較欠缺的。
台灣電商說故事能力和跨境經營仍需加強
另外,台灣電商跨境經營的力道不足,也是一個讓人憂心的現象。如資策會MIC電子商務組產業分析師張筱祺這次就觀察到,相對於不久前她曾盤點過的韓國90多家購物網站,當中有高達四成網站都有提供韓文以外的外語使用介面,而這次在台灣賣家的網站中,則不論是英文版、日文版還是簡體版的選擇都非常少,顯然台灣賣家還是比較專注在經營本地市場,缺少征戰海外的野心。
以下就是 2016 年百大人氣賣家榜單(點圖可放大):
本文出自:@@BOOKID:12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