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大戰愈演愈烈的同時,有幾大使用場景是各家支付業者都不想錯過的,如台灣大車隊提供的計程車服務便是其一。總計台灣大車隊目前除了提供信用卡和悠遊卡,另外也提供支付寶、橘子支、街口和歐付寶這四種支付App,並預計明年第一季會再新增兩個夥伴。台灣大車隊總經理李瓊淑透露,目前單月來自非現金支付的交易額已經突破一億元,占整體交易金額比重超過一成。
非現金支付占比在三個月內從8%增加到13%
今年7月20日橘子集團旗下支付公司橘子支與台灣大車隊召開合作記者會時,台灣大車隊非現金交易占比約還只有8%,而經過三個月不到的時間,這個比重已經進一步拉升到13%。台灣大車隊整合行銷處經理王嘉慶預估,這個數字還會再成長,在年底前達到16%。
「過去我們還不太敢講,但現在趨勢愈來愈明顯了。」李瓊淑看好,在趨勢發展下,未來2~3年內非現金交易的比重要成長到五、六成也不會是問題。
不過她也坦言,在支付服務上,台灣大車隊還有進步空間:第一是車機系統的改善;第二是司機抗拒改變的心態。但她也立刻補充,「這個部分(指司機拒絕接受非現金支付)已經很小了。」她說:「(司機拒絕非現金支付)都是以前的印象了。」
她不否認,說服司機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她自己也可以想像,過去司機收到現金就可以立刻使用,現在卻要另外開戶、另外提領,多了一道手續。而更讓司機反感的,是這些非現金支付服務產生的手續費,都要由司機自行吸收。以信用卡支付來說,司機必須負擔3%手續費,而悠遊卡支付則是每筆交易2元手續費;其他支付也都有高低不等的費用要負擔。
拿出棒子,也會給蘿蔔
但對於這些疑慮,李瓊淑直言,「如果公司推的活動都是公司要吸收成本,那公司就不會想要推動改變。」她認為應該去思考的重點是,新服務能不能為司機帶來更大的收入?「如果我推這個服務能為司機帶更多生意進來,讓司機的收入遠遠大於付出,那手續費就不會是司機應該在意的重點。」
當然,在等待司機更明確地感受到「好處」之前,台灣大車隊也不能毫無作為。她表示,過去幾個月內部已經舉辦過上百場的教育說明會,並也祭出管理罰則,而在積極溝通之後,就看司機「接受」或「不接受」。而實際上,確實有司機因此退隊,但李瓊淑不擔心,「因為我有560萬個客人。」她說:「這是雞生蛋蛋生雞,有客人就有司機,有司機就有客人。」
此外,除了拿出「棒子」,台灣大車隊其實也在規劃要祭出「蘿蔔」,用「利誘」來降低司機的反抗心態。預計很快在11月,台灣大車隊就會攜手悠遊卡公司,共同祭出司機獎勵方案。
司機端營收占比已不到三成
而更長遠來看,李瓊淑表示,台灣大車隊期待當非現金支付的比例愈來愈高,那每個月數億元以上的金流,就能創造出更多發展和想像空間。她表示,目前台灣大車隊來自16000名司機端(會費、抽成等)的營收占比已經不到三成,而就全台灣計程車市場大概就只會維持在八萬多台的規模來看,她相信未來來自非司機端的收入,包括導購、廣告、衍伸服務等營收占比,一定還會持續擴大。「我們現在最大的價值就在這裡。」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