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過去對創新創業的支持,多半採取「被動」等待團隊申請再補助,但這樣的方式即將有變化,台灣年底將有第一間國家級投資公司誕生,最晚12月就會設立籌備處, 預計募集資金100億元,將採取「主動出擊」方式尋找潛力新創團隊 ,並從民間找尋「有公信心、專業能力」的企業家經營管理投資團隊,這也是國發基金成立以來,政府投資角色第一次轉變成管理者身份。
國家級投資公司目標 ,「避免台灣優秀新創被國外買光」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表示,台灣有不少新創公司拿到B輪、C輪資金,但很多都是「被國外企業買走」,而不是國內企業買的,這樣的情況出現一件可能是特例,但一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代表政府並沒有這樣的投資機制,或是缺乏這樣的判斷能力,預期一間新創公司值不值得投資。
他強調,「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的目的,第一個是要補足B輪以後的投資空窗,第二個要透過公司養出一個真正對投資有能力、能判斷及管理的團隊,這部分台灣是缺乏的。」
市場點名有可能掌管百億基金的企業家,包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等,但前者才剛高分貝批政府「過份強調創新」,後者雖然曾主導宏碁旗下智融集團創投基金,但26號出席自家40週年慶祝活動時,卻開玩笑回應:「施太太說不准接」。目前看來,國家級投資公司董事長人選尚不明朗。
至於國家級投資公司的基金目標高達一百億元,國發會強調,並不需要等到所有金額到位才能執行,預計投資領域目先以五大產業為主(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技醫藥、國防航太)加上新農業和循環經濟,但只要是夠創新、有未來性項目都可納入。政府公股將出資四成,向民間募集六成資金,基本上國家級投資公司還是專業的民間公司,只是有國發基金股份在裡面,會交給專業團隊主導,政府提供相關意見參考。
國發基金「被動」申請獎勵新創,國家級投資公司將「主動」找國內外標的
龔明鑫補充說明,台灣早期有中華開發勉強可以達成相同任務,但是在中華開發以後就幾乎沒有了,國發基金和台矽基金也不屬於主動出擊類型,所以國家級投資公司的功能和現有項目並不會重疊。
他認為,國家級投資公司還有一個重要策略,目的是連接國際,希望透過資金和創投,可以把國際上一些創新的能量引到台灣來。未來將主動去國外尋找新創公司,投資他們以後,希望能將一部份研發能量能轉到台灣,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