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大調查:6個數字看行動趨勢下的消費者行為
Facebook大調查:6個數字看行動趨勢下的消費者行為

大家都知道行動是趨勢,但這樣的趨勢如何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可能才是品牌業者在擬定行銷宣傳策略時更想知道的。而從Facebook委託市調機構TNS在今年8月針對台灣民眾所做的一份調查,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行動趨勢擋不住,手機角色愈來愈吃重

該調查指出,台灣有84%的消費者幾乎是手機不離身;57%的使用者習慣使用手機網頁瀏覽商品;用App瀏覽產品的使用者也高達54%;還有56%的消費者在用手機找資料後,一小時內會決定購買;另外,40%的消費者則表示在行動裝置上更容易決定購買。

這些數據顯示,過往消費者「逛街」的場景,已經移轉到手機上,而且即便是已經進入實體店家,還是有多達71%的消費者表示會在店內使用手機找尋有購買意願的商品資訊。Facebook大中華區行銷科學總監王斌打趣的說,你的手機可能比你的太太更了解你。

而這些數據一方面突顯出行動載具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也顯示出,行動化的趨勢讓台灣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有愈來愈片段化、破碎化的現象,可能是在經過四、五個不同的載具和場景後,才會下單。因此王斌認為,關鍵就是要把握消費者從最一開始接觸到商品,到最後下單之間,每一個出現在消費者購物流程中的機會。

消費者購物流程加快,行銷計劃不能再以月或季為單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指出,台灣消費者的購買週期已經出現改變,變得愈來愈快。王斌指出,過去品牌電商的行銷企劃可以一個月一個月做,甚至是一季度一季度去規劃,但從這次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台灣消費者的購物流程已經縮短到2~4天(購買服飾約2.7天、購買3C產品約4.1天、購買生活用品約2.6天),顯然過去的作業模式已經顯得不合時宜。

王斌-Facebook Mobile Moves Commerce 開啟無限商機論壇-2016102
Facebook 大中華區行銷科學總監王斌提醒,現在的品牌行銷企劃可不能再以一個月或一個季度為單位了
圖/ 郭涵羚/攝影

他認為,以前品牌業者做行銷可以分成好幾個階段、好幾個步驟,可能一開始先打知名度,然後才開始做店內折扣優惠,等消費者下單後,再接著做顧客忠誠計畫。但他認為當採購流程變得這麼快速之後,「你的行銷計畫在一開始就要是完整的。」

此外,這次研究也發現幾個台灣消費者的有趣現象。如一般多認為網購年齡層較偏向年輕人,但在台灣,老年人的網購經驗則呈現上升。同時調查也發現,在所有消費族群中,媽媽族群在成為忠誠顧客後,更願意和品牌互動及使用手機回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