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FinTech!鴻海旗下創星物聯與泰安產險推出台灣第一張UBI保單
車聯網+FinTech!鴻海旗下創星物聯與泰安產險推出台灣第一張UBI保單
2016.11.18 | 物聯網

鴻海集團旗下創星物聯與泰安產險搶下台灣第一張UBI保單。

泰安產險與創星物聯共同攜手全台首張UBI車險保單(左為泰安產險陳嘉文總經理,右為創星物聯林俊彥總經理)
泰安產險與創星物聯共同攜手全台首張UBI車險保單(左為泰安產險陳嘉文總經理,右為創星物聯林俊彥總經理)
圖/ 創星物聯

什麼是UBI車險?

什麼是UBI呢?UBI(Usage Based Insurance:基於駕駛行為的保險)是一種根據駕駛習慣、駕駛技術與車況等人車環境,所建立起的多維度模型定價保險,若使用者是安全駕駛,其風險較低,保費就會變得比較便宜,因此又被稱為PAYD(Pay As You Drive)。和傳統上僅依據性別、年齡與肇事紀錄(出險率)等因素定價有很大差異。

那要如何紀錄駕駛數據呢?目前廠商多透過OBD系統(On-Board Diagnostics:車載自動診斷系統)。OBD系統最初是用來監控汽車運行減少廢氣排放,美國是最早規定汽車必須裝OBD系統的國家,台灣也在2008年跟進。廠商發現OBD讀取的數據具有巨大商業價值,新創公司創星物聯也由此切入。

鴻海車聯網軍火庫

創星物聯科技在2015年四月正式成立,是鴻海集團副總裁暨亞太電信總經理呂芳銘領軍的G次集團轉投資公司,鴻海持股30%。除了是鴻海次集團轉投資公司外,團隊成員多來自國碁,總經理林俊彥,今年40歲,曾任職阿爾卡特,2013年加入國碁物聯網服務處,隨即內部創業。由於國碁也是鴻海子公司,因此創星物聯科技和鴻海關係相當密切,被外界視為鴻海車聯網平台軍團。鴻海集團的豐沛資源,成為創星物聯科技重要能量,在資源挹注下,創星物聯在短短一年之內,就走向「平台」之路,串聯包括UBI在內的各種服務。

國際訂單到手:進攻大陸市場

泰安產險與創星物聯攜手推出全台第一張UBI保單,KARDI LiTE APP可直接看到駕駛行為數據與
創星物聯的KARDI LiTE平台,就包含OBD硬體、APP軟體、雲端平台三大部分。OBD支持20種以上的網路協定,市面上5000種汽車都可以使用。
圖/ 創星物聯

創星物聯的KARDI LiTE平台,就包含OBD硬體、APP軟體、雲端平台三大部分。OBD支持20種以上的網路協定,市面上5000種汽車都可以使用。「每秒蒐集駕駛行為的資料,資料欄位就超過80種。」創星物聯總經理林俊彥說。

「KARDI Lite智慧行車教練」車載軟硬體更已接獲香港訂單,近期更將推進至大陸擴大合作銷售,可說是將台灣車聯網服務正式輸出至海外。後續則有4G行車記錄器、4G影音導航車機結合KARDI平台將與車廠合作上市。

使用者把手掌大小的OBD裝置插入車體運行後,打開專屬APP就會看到,燃油和空氣偵測、點火、變速箱系統等「車況診斷」和急加速與急減速次數等「駕駛習慣」與「油耗」等資料。在優化駕駛行為後,就會即時得知保費加減率狀況,以雙B車種2-3年的車主為例,年省保費最高可逾萬元。

創星物聯和泰安產險推出的UBI,從資料源中歸納出駕駛里程、尖峰離峰時段和急煞車、急加速與急彎等駕駛習慣在內的三大依據,由此為保費定價。

台灣UBI車險一年保費預估超過100億元

根據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發佈的「UBI車聯網保險」消費者研究報告統計,國內有74.4%的消費者有意願買UBI汽車保單。以104年國內車險保費733億元,強制險以外的任意車險保費為568億元,以20%預估,國內UBI車險一年保費即有110億以上。

林俊彥表示,在全球車聯網相關產業發展中,車聯網UBI(Usage-Based Insurance)是最被看好的金融科技應用,尤其在歐美各國已經成為各保險公司競相角逐的市場。

目前的UBI用戶主要集中在歐洲和美國,在發展最發達的義大利,UBI的滲透率達到14%,其他國家則均低於5%,到2020年,UBI全球投保比例保守估計可以達到10%-15%。

佈局:串聯車險、保修、租賃等業者建平台,攻30%滲透率

不過,如果使用者想買UBI,必須先花錢買硬體,而在車上裝置硬體,紀錄駕駛行為也產生隱私疑慮,因此UBI在歐美推行已久,但並沒有風行。

美國第四大保險公司Progressive,早在2009年就引入UBI,但至今美國UBI的滲透率不到5%,歐洲國家中較盛行的義大利與英國,滲透率也不超過14%。對台灣第一個推出UBI的創星物聯來說,挑戰並不少。

「時間點,比時間早還重要。歐美保險業者在還沒有車聯網就推行,是為了UBI而UBI,但我們經營獨立的車聯網服務『平台』,同時延伸出UBI保單核保。經營手法是獨特的。」林俊彥強調。

他指出,創星物聯提供的車聯網生態圈中的各種行業應用的服務入口,如汽車產險、保修服務、租賃或二手交易、代訂代駕及各式O2O服務等,UBI僅是其中一項。

除了UBI外,創星物聯也推出Here圖資的導航產品。Here圖資準確高,定位速度快,除了使用者不容易迷路外,又有許多吃喝玩樂地點資訊,創星物聯將藉此延伸出LBS的O2O服務。此外,故障感測數據,對於二手車交易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資訊,車況記錄器數據則是汽車保養維修很好依據。

挑戰:車險業者的觀望心態

這樣的服務,不僅一般大眾,對物流等運輸業者來說,也有很強勁的需求,為什麼創星物聯選擇從B2C開始呢?「因為自小客車數量夠多,才有能力讓車聯網滲透率30%以上。」林俊彥說。林俊彥指出,30%約為200萬台車,這是創星物聯估算出來的關鍵數字,可得到足夠的車輛節能與安全資訊,投射出完整的車聯網模型。

「這200萬輛車子不要集中於大都會,全台分散最好。」林俊彥說。因為交通服務是不分區域的,舉例來說,民眾假日出遊可能就會往鄉下地方跑,這時當地必須有足透的在地資訊提供服務才行。林俊彥並沒有給出30%滲透率的目標時間表,不過目前推出的導航系統KARDI Navi和KARDI Lite智慧行車教練用戶累積已超過4萬人。

「科技業者面對創新,抱持著一種分秒必爭的『深圳速度』,但保險業者比較謹慎些。」林俊彥坦言。雖然創星物聯出自鴻海集團,資源豐沛,前景可期,但產險公司是金融產業,對於新的科技技術相對謹慎,創星物聯花了不少時間取得業者認同。「我們直接用行動來說服業者,並且提供更有彈性的平台,讓他們不用再做很大的投資。」林俊彥說,他也強調,除了研發能量,還有速度感及企圖心,要保持在車聯網產業維持領先地位。

關鍵字: #鴻海 #車聯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從「破浪者」到「心理韌性」的生存:新北市政府青年局以AI為題,帶領青年鍛鍊面對未知的勇氣

生成式 AI 掀起的浪潮,正在重塑全球職場規則。當自動化與智慧工具成為日常,企業對人才的期待也正快速轉變,不只要會用AI更要能與AI協作。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看見了這股正在變化的趨勢,將「AI」視為青年職涯培力的核心議題,從課程設計到論壇活動全面升級。近期,更辦理「AI破浪者論壇」,邀集產業專家帶領青年從 AI 工具應用到心理韌性心法,全面探索 AI 時代的職涯解方,希望能陪伴青年不僅追上技術,更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培養學習力與行動力,學會駕馭浪潮而非被浪潮推著走。

從教育補位到心態進化,新北市政府青年局的AI世代行動課

「我們要做的就是補上教育與職場之間的缺口,」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邱兆梅指出。她表示,新北市政府青年局雖僅成立3年,但始終以「接軌社會、接軌職場、接軌市場」為核心任務,不只是從開設課程賦能青年,更要讓青年加快速度以多樣化的姿態進入場景實戰,而「新北有課 UKO」正是這個「接軌職場」的實踐平台。

邱兆梅局長說,它是專為 18 至 40 歲青年而打造設計,串連了培力課程、職涯諮詢與實習體驗的完整職涯成長路徑,希望成為新北青年的「實戰培力基地」。因此,從AI 工具應用、數據分析到自媒體行銷,課程設計結合專案實作與專業證照,如NVIDIA DLI AI深度學習課程等,讓學習成果能直接成為履歷亮點。邱兆梅局長認為,青年需要的不只有學習知識,而是「能立即上場的實戰力」。「學校教的是知識,但我們希望青年學會行動、會嘗試,跌倒之後也能有再站起來的韌性。」這樣的精神,也成為今年「AI破浪者論壇」設計的出發點。

相較過去曾以「藝術變現」為主題,今年的新北市政府青年論壇轉向時下最熱的 AI話題,是順應趨勢,更是教育思維的延伸。「AI讓未來變得更快、更不確定。」邱兆梅局長深刻描繪了時代的變革,「在我父母親的年代,職涯像是在爬樓梯,大家都有明確的路徑。但現在年輕人面對的世界不要說樓梯,連堅固的地板都不見了。」

她坦言,現在的職涯模式更像是「衝浪」充滿高度未知性,也因此,AI 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挑戰,更是心理挑戰。許多青年面對變化感到焦慮,擔心被取代或落後。於是,今年論壇特別以「上半場談技術、下半場談心理」的設計,將生成式 AI 的應用學習與心理韌性課題並列。

DSC01039.jpg
邱兆梅局長強調「我們要教的不只是技能,更是面對未知的能力。」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從技術到人性:AI時代青年行動力的三種樣貌

在論壇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講者從各別角度,展現出對AI時代下青年可能的行動路徑的不同洞察與分析。

在AI實務應用的層面上,AI 創作者林上哲與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兩位講者皆指出,「協作」與「標準化」是進入AI時代的關鍵。李婷婷認為,與AI互動的能力就像訓練一位國中生,指令越明確、語境越精準,AI的回應品質就越高。她強調,唯有長時間餵養資料、反覆調整,AI才能成為真正理解使用者的工作夥伴。而林上哲則從企業角度指出,AI自動化若無法落地,多半是因為組織缺乏標準流程。唯有先完成SOP與工作鏈結的明確定義,AI串接與任務優化才有基礎可循。

DSC01106.jpg
AI 創作者林上哲在論壇中分享:AI 要真正落地,關鍵不在技術,而在組織能否建立明確的標準流程與工作鏈結。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至於在企業導入 AI 的實務層面上,DataDecision.ai 人工智慧科學家尹相志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最大挑戰在於「不可控」。AI 無法產生完全一致的答案,對企業而言意味著風險與難以驗證的結果,因此實際上線的多為 AI 所生成、可被測試的程式,而非 LLM 本體。他進一步提醒,AI 並非萬能代理(Agent),真正的關鍵在於理解每個工具的能力邊界,並以「工作流」的概念設計系統,讓人類的品質管理與決策判斷成為 AI 發揮效能的保障。

在面對 AI 時代的個人修煉上,三位講者不約而同指出,真正的競爭力仍來自「人性深度」。尹相志提醒青年,要勇於挑戰超越自身能力的目標,因為這是機器無法模仿的勇氣與創造力;林上哲則強調閱讀與專注的重要,他認為在速食資訊的時代,願意深入思考、專注於單一主題的人,才具備「匠人精神」。李婷婷則以自身經驗呼應此觀點,指出與 AI 協作需要長期投入與耐心反覆調整。當你真正開始讓AI回覆訊息、處理日常事務時,才會發現需要調整與優化的地方,才能學習如何把腦中的 SOP 清楚轉達給它。唯有經過不斷試錯與磨練,AI 才能真正為你代勞並成為人類創意的延伸。

三位講者的分享,體現了青年局設計這場論壇的初衷:AI不只是技術趨勢,更是場人與心智的革命。從自學者、創業者到產業實踐者,這群「破浪者」讓人看見AI時代下多元的成長路徑:學習力、行動力與韌性。

DSC01384.jpg
FansNetwork AI 分身平台創辦人李婷婷指出:AI 就像一位需要引導的學習者。唯有持續餵養資料、反覆對話,AI 才能真正理解你的思考。
圖/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

在AI解放之後,重新定義「人」的價值

邱兆梅局長分享,AI 的普及正迫使人重新思考「人」的價值。她認為,科技的進步本質上是一種解放,AI 取代的不是人,而是那 90% 重複、機械、缺乏意義的工作,讓人有機會回到核心問題:「什麼才是人類的獨特性與貢獻?」

「當這些被AI取代的事都被解放後,我們就該探索人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她說,而那才是人類真正的價值。邱兆梅局長鼓勵所有「AI破浪者」們,要誠實地面對跌倒與挫折,並專注在那 10% 無法被取代的價值上,因為那才是青年在這個時代中最關鍵的競爭力。「現在值得敬佩的,不是一路順利的人,而是一直跌倒還能再站起來的人。」她強調,「新北有課 UKO」不僅幫助青年學會寫履歷,更陪伴他們走進產業現場,從技能到心態提供完整支持。最終,能真正駕馭浪潮的,不是掌握多少技術的人,而是那顆願意持續學習、面對挑戰、勇敢破浪的心。

[由就業安定基金補助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