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發會的統計指出,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正在加速成長,預估107年老年人口比率將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到了114年老年人口更將大幅躍進至20%,甚至形成了另類的「超英趕美」的狀態,提前成為高老化國家。
但在這樣的一個超高齡的社會,儘管有11萬人具備照護人員執照資格,卻只有2萬人在真正服務,也正因為看準未來長者照護問題將越趨明顯,陳宏益打造了一個居家照護領域的雙邊媒合平台「優照護」。
優照護是台灣第一家「短期居家照護服務第三方預約平台」,其實你可以拆成幾個名詞來解釋。
「短期」指的是長期照護外無法支應的地方,如喘息服務、陪伴就醫等,再者,依據長者的情況不同,一般可分成三種照護方式:機構式、社區式、居家式,其中「居家式」在整個市場面最廣,也是優照護最想改善的部分,而「第三方」則是指照護員非公司團隊成員,是經由面試過後加入優照護平台,於平台上接案子。
照護人員審核嚴格把關,需要有技術證照
除了營運外,優照護在照護人員的把關方面更是嚴格。優照護規定每位照護人員所受的訓練都必須是在「受過政府委託」的訓練單位結訓、經歷過90-120小時的訓練、擁有單一級技術證照,並由支持照護人員總監常靜蓉「常姐」親自面試。
有過近10年的臨床經驗的常姐,在民國82年時因緣際會走入居家照護的產業,已經在這塊產業累積了20幾年的經驗的她,同時也在其中看到許多主要家庭照護者的心酸歷程,因此在篩選人員時,不只會評估專業度,更會給予建議,讓照護人員能夠發揮自身的專業並精進不足的技能,因為在綜合考量這些因素下,被照護者才得以獲得最好的服務。
希望建立安全、方便、合適的照護人員機制
業務開發經理鄭淵仁表示,傳統照護人員的媒合流程複雜又緩慢,依循著收到個案、安排督導、媒合人員、再重新來過的惡夢循環,因為媒合到的照護人員卻很常不是照護需求者需要的,但透過優照護可以事先看到所有照護服務員的列表,收費、經歷等,所有的資訊通通公開且透明。
當照護需求者送出預約後,優照護規定照護人員必須在兩個小時內回覆,且照護服務員還可以透過平台直接與照護需求者溝通,再根據溝通內容選擇接受或拒絕。
而接下案子後,當照護人員到達與案家約定的地點後,案家便會收到APP推播通知,而照護人員的簽到退方式則是別於以往的紙張,改用APP打卡簽到與簽退,並利用GPS追蹤簽到退的記錄,而照護服務結束後案家還可以在平台上替照護人員評價,供其他照護需求者參考。
鎖定居家照護市場,目標成為雙邊媒合的平台
作為第三方平台的優照護,提供給照護人員與照護需求者雙方很好的自主權,為兩端研發各自的APP,除了讓照護需求者能找到合適的照護人員,也很重視每一個照護人員,讓之可以在APP上自行管理自己的個案。
優照護從今年6月底上線至今約3個月,儘管會員數已突破500,訂單數已破100,但平台上的照護人員卻仍不超過100個,雖與照顧服務員、護理師護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四種職業合作,但其中有8成卻皆為「照顧服務員」,因此團隊也將進一步開拓新的商業模式,與居家照護機構商討合作的可能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專業照護人員能夠加入這個產業,一起改變台灣的照護環境。
優照護預計在2017年初啟動A輪募資。再談及創業這個問題,身為董事長的陳宏益頗有感慨。10年前父親住院,而他透過媒合照護人員卻屢屢無法找到適合病患的照護者,導致短短3天內便換了3個人,雖然在當時就有了想解決的這問題的念頭,但時機並不成熟。
雖然大眾對自費照護模式已經有所認可,但照護人員的媒合流程卻沒有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更成熟,因此陳宏益選擇在現今這個時間點切入,再結合自身電子商務的從業經驗,希望運用電子商務加護服務的模式,打造一個安全、方便、合適又資訊透明的第三方預約照護平台。
【創業快問快答】
Q:就目前市場狀況,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
本公司在電子商務、照護服務、網際網路技術均領先同業尤其是在家庭照護的行業別中,流程往往不夠完善,我們把電子商務的流程技術應用在照護服務的領域裡,將大幅提升服務的安全、方便、合適的特性。
Q:目前該服務的獲利模式為何?
目前服務獲利模式為:完成服務後對於照護服務提供者收取平台資訊服務費20%。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除了金錢之外,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媒體曝光機會,也希望能夠在醫療院所有更多的聯繫管道以推廣我們的服務。
【團隊基本資料】
公司名稱:優照護平台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名稱:優照護
公司成立:2015/10/22
產品上線:2016/6/27
官方網站:https://ucarer.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ucarertw/
團隊人數: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