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巨龍崛起於網路世代,許多網路應用都走在世界之先,給人民之便,同時網路也讓中國政府便於管理 / 監控幅員遼闊的國土,現在中國政府正在測試一套系統,使用大數據為市民評分,評分差的人可能不得使用旅遊、教育、貸款、保險等國民應有的服務。
MIT引述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這套系統評分的基準是市民的社會與金融行為,且報導指出,某些職業如律師與記者、老師、會計師等更會被嚴加監控。中國政府在計畫文件中描述,該系統是用來讓可信任的人可以自由享受所有福利,但對於信用不良的人在社會上會舉步維艱。
這項政策是習近平為了加強對國家的控制網,以及降低在經濟不確定下對政局可能產生威脅的可能性,習近平在今年稍早要求社會監管必須更加創新,加強預測與避免各種風險的技術。現在有超過 37 個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部門,已經開始匯集市民的社會與金融行為數位紀錄做為評分之用,收集到的信用資訊已經有 6.4 億筆。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套系統會先用來記錄違規行為,譬如亂穿越馬路、車費作假、違反家庭生育計畫等,但未來會擴大到個多層面,如網路行為。習近平下令 2020 年必須實現這項計畫,目前系統已經在進行測試,但在實用性上還有一些挑戰,報導指出,這套系統很難集中所有的數據,驗證正確性,以及處理數據,更不用說把這些數據餵給系統來控制日常生活。
如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王志成形容,現在這套系統進出的只是垃圾資訊,若中國政府真的要做,數據來源的正確性必須提高,但要確實為中國 14 億人民評分,在這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論如何,中國政府已經在布局,包括網路審查,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要求政府應該使用網路數據分析來辨識罪犯,只是他未說明阿里巴巴會配合政府交出用戶資料,且面對記者提問,阿里巴巴只回應「我們認為使用機器學習與數據分析技術避免犯罪,符合阿里巴巴要替社會解決問題的核心價值」。
若中國政府可以找到如何處理來自政府部門、城市、區域所有數據的方式,未來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評分,甚至進入地鐵閘門刷錯卡或沒刷到卡,都會留下紀錄,累積次數過多的話未來你可能再也不能搭乘捷運。MIT 認為,該評分系統將是中國專制治理方法中的另外一個老大哥戰術。
本文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