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星「EYE。就翻白眼」 成功結合品牌建立優質形象
台灣之星「EYE。就翻白眼」 成功結合品牌建立優質形象

談到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 CSR),多數人的第一直覺就是「做公益」,並且和「很花錢」劃上等號,認為只有獲利穩定的大公司才能投入企業社會責任。成軍2年的台灣之星卻巔覆傳統思維,在企業尚未獲利轉正時,逆勢操作,積極投身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對社會的回饋。

做對的事 不用等

「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為什麼要等到獲利才能開始?」面對外界的好奇、台灣之星行銷事業部資深副總經理朱曉幸笑著反問,她進一步指出,企業社會責任雖然會消耗公司資源,卻是企業理當承擔的責任。朱曉幸認為:「回饋社會應該是惠而不費的,隨時都可以開始。」更何況台灣之星已是2500人的企業,無論目前營運成果如何,都已經在使用社會資源,不該等到公司有盈餘時才來討論如何回饋社會,重點是懂得量力而為,以高效益的方式執行並不會影響企業營運。

我們決定投身企業社會責任,第一個面對的就是「議題的選擇」,在一番討論後定調「護眼」作為主題,是因為隨著科技的演進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台灣已是人手一機,行動上網普及72%,每日平均上網時數高達205分鐘。身為電信運營業者,提供穩定快速的行動通訊服務,讓消費者生活更便利是我們的價值,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消費者日常過度且不當的手機使用行為,讓我們間接成為傷害眼睛的一員。所以,倡議護眼捨我其誰?

親力親為 是秘訣

台灣之星即便是投身企業社會責任也與一般企業不同,我們凡事親力親為,不假他人之手。專注在單一護眼議題,與其他企業雨露均霑的操作手法截然不同,我們選擇在一個有意義的議題上做到極致,成功地將公益行銷與網路社群完整結合,引起網友關注並重視,在第一年就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創意也可以很有方法

企業社會責任也可以很有創意,但創意背後的每一步都是精密的規劃與細膩的執行,佐科學方法驗證。「台灣之星每一步都在顛覆、挑戰」朱曉幸自信地說。

台灣之星行銷事業部資深副總經理朱曉幸.jpg
台灣之星行銷事業部資深副總經理朱曉幸
圖/ 台灣之星

第一:選定一個大眾有感的議題 傳遞正確護眼知識

要將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形象結合,並引起廣大消費者注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確且合適的主題是成功的第一步」朱曉幸說,所謂「合適」指的是要與普羅大眾切身相關,且能長期執行,才能提高社會參與,透過群眾的參與,對企業留下良好印象。
在此策略思維下,台灣之星選擇從保健議題切入,而非多數企業選擇的捐款、偏鄉教育…等活動。另外,由於眼部疾病種類非常多,若沒選擇和生活息息相關,很難引起共鳴,在與醫生訪談及研究過相關報告後,決定將企業社會責任主軸進一步聚焦在與自身業務息息相關且有年輕化趨勢的黃斑部病變上。

第二:有記憶度的口號「EYE。就翻白眼」 吸引目標族群關注

在確立企業社會責任主題後,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讓護眼和黃斑部病變這種枯燥議題變得有趣,「數位宣傳」及「Cool and Fun的調性」是第一優先,朱曉幸語氣肯定地說。台灣之星每一分資源都花在刀口上,實踐企業社會責任也不例外,選擇數位媒體做為主要宣傳管道,並透過簡潔有趣的口號,在第一時間引起民眾的好奇,進而接收宣傳的內容。
這個口號必須具備5大要素:「趣味有記憶點、切合主題、可長久倡議、傳遞知識與鼓勵參與」。朱曉幸提及當初設計口號時的種種考量,在經過多方討論後發現,護眼操其中一個動作就是平日常見的翻白眼動作,所以將口號定調為「EYE。就翻白眼」,希望能引起閱聽大眾的好奇,進一步想瞭解所要傳達的內容。

第三:善用網路影音攜手網路紅人 極大化社群擴散

台灣之星根據目標族群習性選擇網路作為有效的溝通平台,以影片做前導引發關注,輔以多元化的手法,如:插畫家多樣的畫作風格、正確醫療文章的深入論述,進行分眾溝通。接著改編經典「梁祝」,帶威脅性的幽默恐嚇手法,把國人四大手機使用NG行為詮釋的淋漓盡致,且將黃斑部病徵融入劇情Kuso大搞結局。最終以萌行銷規劃實體活動誘發親子共同參與,寓教於樂傳遞正確護眼知識,輔以網路紅人與意見領袖的網路影響力,增加討論強化擴散。

議題波段操作 循序漸進

階段1前導期:以【12星座女友翻白眼】吸引網路關注

第一波的目的是教育宣導,除了在網路上推出「12星座女友翻白眼」的影片,也和網路知名插畫家好人信合作,把不好的手機使用習慣畫成趣味圖片並做成貼紙,於全國的門市進行宣導贈送。由於影片內容有趣新鮮,於平台上線第一日不到10小時,觀看人數立即飆破10萬,在網路上引起一片分享熱潮,截至目前仍是該平台星座系列觀看人數最多的影片,創下40萬的好成績。

階段2宣傳期:【梁祝經典】聚焦手機使用錯誤行為與黃斑部病徵

在第一波宣傳影片的成功,確信溝通策略奏效趁勝追擊,委託波仕特網路市調進行「用眼習慣調查」,找出台灣人不良的手機使用行為。再改編梁祝經典,詼諧演繹低頭族4大手機使用NG行為:暗黑滑、邊走邊滑、邊吃邊滑、如廁久滑,並在劇本中融入寶可夢、鬼娃恰吉等現代元素,提昇影片的觀看數和擴散度。且將黃斑部病變的病癥:出現黑點與視線扭曲,戲而不虐的融入影片中,讓國人對眼疾的具體傷害有更深刻的體認。

「梁祝」網路短片,同樣成功地吸引各大社群平台網友熱烈討論,目前累計觀看人次已突破410萬,不僅讓「翻白眼等於護眼」觀念蔚為風氣,更打敗亞太區數千支影片,榮獲YouTube 亞太區9月影片排行榜第3名的國際肯定。

階段3行動期:【小小護眼偵探】號召群眾喚化行動,持續倡議護眼主張

台灣之星持續關注國人手機使用行為的演變,10月記者會上發表的「護眼大調查」中觀察到台灣社會親子護眼教育雙重標準的矛盾現象。超過9成爸媽會限制孩子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時間,但卻高達6成以上爸媽每天使用智慧型裝置超過5小時;教育孩子「不能用太久,要讓眼睛休息」、「不能邊走邊用」,自己卻「長時間使用手機等3C產品」,且習慣「邊走邊滑」。
於是台灣之星在第三波推出「小小護眼偵探」,將對象延伸到幼兒園與小學生,設計了一份父母手機使用行為觀察表,讓孩子們扮演小小護眼偵探、進行為期2天的神秘任務,偷偷觀察家長生活中手機使用的不當行為,從中理解黃斑部病變的嚴重性,希望護眼教育能夠從小紮根。「小小護眼偵探」網路短片,採用「萌行銷」手法,透過童言童語點出大人日常NG手機使用行為,影片也再度衝出了破百萬觀看的好成績。

初試啼聲 成績斐然

從台灣之星的護眼系列活動來看,其乃依循著關注、擴散、認知、認同及參與的目標循序漸進,再搭配網路加速宣傳,讓民眾正視手機對眼睛的傷害、了解到護眼的重要性。

台灣之星針對全台民眾進行調查,首次宣導至今僅10個月,議題知曉度大幅成長15%,對比國人最熟悉、推動最久的保健關懷口號「6分鐘護一生」來看,P & G寶僑在1985年喊出這個口號,前後投入了10年的時間,才讓市場知曉度達到65%,之後又花了10年時間再至87%,而台灣之星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有這樣的好成績著實令人讚嘆。

護眼議題必須長期進行,才能持續引起社會重視,因此台灣之星未來將透過各種不同方式,提醒國人要積極護眼,如:用VR模擬黃斑部病變發作後,眼睛所看到景象,「人類生活已經不可能沒有智慧手機和3C產品,如何讓民眾在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時,又能將對眼睛的傷害降到最低,這是台灣之星一直以來的初衷,」朱曉幸感性地說。ㄑ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