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求更大舞台曾子敬不惜轉業
為求更大舞台曾子敬不惜轉業
2006.12.01 |

台灣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白領階級遠赴中國工打拚,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在台灣已經小有成就的中高階經理人,願意放棄台灣的一切,到一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地方,重新開始呢?
這一群知識工作者像候鳥般地遷徒,他們並不是隨季節變動而飛,而是為生存發展而戰。過去在台灣,有多少人從台中、台南北上台北打拚,為的就是求生存與發展,「那是一種經濟誘導的因素,」三年前決心到中國發展的凹凸科技(O2 Micro)企業發展總監曾子敬就認為,現在台商到中國來打拚,其實就是一種經濟磁吸效應的結果,這是一場全球化、世界級的資金、人才吸納風暴,而他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上海發揮經濟磁吸效應

**
十九世紀,英國倫敦是世界之都時,全球商業都以它為中心運轉;二十世紀,美國紐約取代倫敦,登上世界中心舞台,承接了過去倫敦的榮耀,更創造了屬於紐約自己的時代;二十一世紀,中國上海的接班潛力已備受期待,因此許多台灣中高階經理人為了追求更高的個人理想與事業版圖,決心離開台灣,遠赴中國,求的就是「發展」二字,即便轉業依舊值得。
過去在台灣曾任新育創投網路、通信、軟體基金經理人的曾子敬,在二○○○年全球網路泡沫化之後,「以創投這個行業來看,台灣已經沒有什麼大的機會可以發展。」 所以創投業者在二○○○年矽谷泡沫化之後,一堆人都到中國來觀望,希望能繼矽谷之後,在中國尋找好的投資標的,而他也不例外。
二○○一年,曾子敬特地以創投業者的身份到中國考察,目的就是想要藉此進軍中國市場。不過,當時的中國根本不具備資本市場運作的架構,因為當時中國的企業,不論是民企或是國企,要不沒有股份制度,即使有股份制度也不完整,完全沒有辦法操作,因此這些投資日後拿到的所有權也是不被保證的,「因為這不是股份,鎖在保險箱也不會增值,」曾子敬就說,即使這些公司上市之後,股票也無法流通,因此也就無法換回投資成本,所以連最基本的投資模式都沒辦法操作。
「其實在二○○○年網路泡沫化之後,我個人就很想到中國發展,但是二○○一年到中國觀察之後,發現還是不行,所以就打消在中國創投的事業。」但是曾子敬前進大陸的想法卻沒有止步,只是換個領域而已。
由於曾子敬先前曾在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投資經理,因此與台灣科技廠商主事者都非常熟悉,包括台積電、華邦、旺宏等公司,所以當二○○二年,華邦創辦人楊丁元入主香港上市公司福邦科技,需要有人幫忙協助營運規劃時,專長IT管理又兼具財務操作的曾子敬,便因此加入了福邦科技,後來更成為外派上海,一手成立福邦科技旗下福華微電子的操盤手,曾子敬進入了與創投行業完全不同的事業曲線。

**決心將精華歲月投入中國

**
二○○三年,曾子敬在上海一切由零開始,從公司登記、招聘人員到訓練等,都是一個人搞定,這個隻身一人赴上海打拚的過程,他至今仍印象深刻,或許是因為這是他之前所沒有過的經驗,由創投經理人一躍成為企業代表,這亦是他第一次真實在中國市場打拚搏鬥的現況。
轉行投入中國市場,這或許是一個轉折,但是卻不影響曾子敬留在中國市場的決心。
二○○六年,曾子敬夫妻兩人下定決心,在人生最精華的工作歲月階段,決定以中國為基礎,在事業上努力,「我已經熟悉這裡的運作方式,因此也是該決定的時刻,」曾子敬認為,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超過三到四年,其資訊的疏離感就會開始產生,很多台灣正在流行的人事物,他都已經不認識。雖然現在有衛星電視可看,但是這群在台灣都很少看電視的高階經理人,來到中國更不可能為看而看,因此與台灣資訊的管道,因為生活不在當地,因此流行的人、話題與議題就不敏感,「這些疏離感會驅使你決定要在那裡生活下去,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過去還沒決定時,台灣與中國兩邊都各有資產。」如今,二○○六年曾子敬賣掉了台北的房子與車子,「一旦把有形的資產處理掉之後,在情感上就已經做了決定,」曾子敬認為時間到了,就必須做決定。
全球頂尖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在二○○五年所做的人力報告當中,中國未來十到十五年亟需七萬五千個有國際經驗的高階經理人,而目前中國供給的人力只有三到五千人。這也說明了一個曾經手握數十億甚至上百億資金的創投經理人,毅然放下台灣所建立的一切成就,而寧願在對岸的中國轉換跑道,重新開始的原因。今年才三十七歲的曾子敬說:「中國的舞台的確比台灣大。」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業務平台升級 助攻業務行銷數位力

國泰人壽持續推動數位轉型,第四屆數位業務發表會近日登場,發表AI創新應用及數位工具升級成果。會中亮點包括升級業務行銷工具「新業務平台 NAP 3.0」(New agent Platform, NAP)導入三大 AI 功能,並率先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以提升業務通路服務效率與專業能力;並特地邀請新加坡保險同業MDRT(百萬圓桌會員)業務菁英參加,同台分享跨世代客群溝通與數位轉型實務經驗,泰國人壽更派出策略創新長等高階主管來台參與盛會,期能攜手海外同業彼此交流,為國壽業務部隊經營開創新視野。本次發表會活動吸引逾400位業務人員到場,另有2萬人透過線上直播參與,創下發表會收視人數歷史新高。

國泰人壽自2022年起每年舉辦數位業務發表會,透過新技術、新應用發表,協助業務人員更掌握科技趨勢與善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於發表會中表示:「國泰人壽的數位工具不斷進化,NAP從5年前戰情室藍圖規畫,現已成為業務同仁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落實了效率工作與輕鬆生活的承諾,期許進入AI時代,國壽同仁以更堅實的底氣疾風前行。」強調保險服務已邁入智慧新時代,作為台灣保險業數位轉型的先驅,國泰人壽持續投入創新科技,為業務夥伴打造全方位的數位工作環境。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副董事長李長庚(左3)及總經理劉上旗(右3)率領高階主管,出席數位業務發表會,展現公司對數位轉型的高度重視。
圖/ 國泰人壽

此次發表的「新業務平台NAP 3.0」導入三大AI新功能:一是「文件智慧識別」,透過AI大型語言模型(LLM)輔助智慧字元辨識技術(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簡稱ICR),當業務夥伴為客戶進行保單健檢時,不需手動輸入,就能透過ICR拍照將資料正確帶入相關欄位;二是「自動生成圖文」,讓業務夥伴運用AI自製賀卡轉傳給客戶,利用生成式AI技術產生各類情境圖文,讓業務員有源源不絕的話題可以拜訪客戶;三是「AI COACH口袋教練」,能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再搭配「FitBack健康吧」增進與客戶的互動,提供完整且深度的保險資訊,成為業務人員的最強後援。

國泰人壽
國泰人壽NAP「AI COACH口袋教練」協助業務人員模擬真實銷售情境,透過話術指導與即時修正建議,提升與客戶溝通的精準度與專業服務水準。
圖/ 國泰人壽

「新業務平台NAP 3.0」平台使用率已達到100%,深獲業務人員肯定,今(2025)年國泰人壽更率先實現試辦「全場景人臉辨識計畫」,應用於投保、保單變更、保費付款授權、理賠申請及據點臨櫃辦理等五大保險服務流程,業務夥伴可協助客戶使用NAP平台完成人臉註冊,暢行國泰人壽全服務平台,除了讓客戶能享受快速、安全且便利的數位服務,亦能強化業務通路的服務效率,預計年底前將全面推行。

在培育業務人員專業能力方面,國泰人壽優化「C-Learning」內部學習社群平台,以遊戲式的學習模式,提供教育訓練及時事分享,提升學習動能;更透過「集團全攻略」匯聚人壽、產險、金融及健康四大核心服務素材,讓業務人員能夠開拓例如企業主、新手爸媽、超跑車主、銀髮族等不同客戶族群,並透過工具獲得實質的銷售幫助。未來,國泰人壽將持續落實集團「BETTER TOGETHER共創更好」的品牌精神,深化AI技術應用,打造「人機協作」的最佳典範,優化數位服務功能,攜手業務夥伴開創保險服務的新局,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