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個明顯的產業發展趨勢正在台灣興起,那就是美感的產業化。過去,美感商品被認為是台灣無法進入的產業領域。如今,在台灣與美感有關的產業活動愈來愈多,投入美感商品生產製造的產業資源也愈來愈多。由國人所設計的產品不斷在市場上出現,當然是台灣這波美感產業化趨勢的代表現象。
另外,在地企業大手筆積極打造自有的品牌,透過行銷、設計等方法,密集地將美感的元素鑲嵌進入產品之中,同樣是台灣美感產業化的經典現象。當然還有其他更多美感產業化的現象,包括主題樂園、奢華旅館(從五星級旅館、汽車旅館到民宿)、夜店、個性商店(從餐廳、生活用品店到手工藝品店)、SPA、創意市集、購物中心等的興盛。台灣在美感商品市場所能夠發展出來的產業能量以及前景,是一個相當值得注意的議題。
然而,在美感產業的興盛過程中,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嚴肅發展課題立即浮現,那就是台灣企業在美感創新方面的能力不足。今日,全球的美感商品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美感商品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必須隨時針對消費者品味的變化做出及時的反應。這意味著缺乏美感的創新能力,無法在市場上建立穩固的地位。國際知名企業如Apple、Nokia、Disney、Starbucks、Nike等,充分運用美感創新能力,建立它們在市場上強大的競爭優勢。相對的,由於美感創新的基礎相當脆弱,使得台灣從事美感商品的大小企業,很容易陷入市場發展的困境。
**台灣不乏創新能量,但缺發展策略
**台灣的企業一定要了解,產業創新並不是只有科技創新,還有美感創新。而且在體驗消費當道的市場,美感創新往往比科技創新更為重要。建立市場的利基需要美感(一項獨特的體驗就是一項市場的利基,SPA業者最了解箇中的秘訣)、產品的差異化需要美感(美感體驗能夠讓原本規格化的產品變成個性化的產品,iPod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案例)、創造產品的高附加價值需要美感(消費者願意為強烈的體驗多付一點錢,這樣的意願使得台北陽明山上食養山房之類的餐廳,成為消費者朝聖的地點)。
科技創新是針對產品功能的研發工作,而美感創新則是針對消費者體驗的研發工作,兩者有相當不同的思維與作法。台灣產業創新能力的強項,一直在於規格化產品與功能性產品的生產製造。近10年來,台灣在科技創新方面所投入的心力,已經展現其成效,可以在這些產品的開發上,逐漸跟得上先進國家的腳步。但是對於如何提供消費者渴望的體驗與感受,台灣的產業創新能力則離先進國家仍然有一大段距離。
我們必須積極致力於美感創新的推動發展工作。台灣產業創新的問題並不在於創新能量的不足,而在於缺乏美感創新的發展目標與策略。台灣產業結構想要升級,不可能只靠科技創新,更需要的是美感創新,以兩者作為雙引擎,共同動帶台灣的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