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17展出8項重點:人工智慧、虛擬實境與新處理器帶動趨勢
CES 2017展出8項重點:人工智慧、虛擬實境與新處理器帶動趨勢

將在美國西岸時間1月5日至8日期間於拉斯維加斯展開,並且邁入第50週年的消費性電子展CES 2017,預計從1月3日起到4日的展前活動預熱,並且由來自全球地區的大大小小廠商與眾多新創團隊展示各類新品,其中包含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物聯網、智慧車輛,以及包含新處理器所帶動的全新PC、手機等內容,而包含智慧電視、智慧家電或機器人助理等也依然是眾人關注項目。

CES-LOGO_resize.jpg
圖/ Mashdigi

作為目前全球重點展覽活動,同時也是每年第一個大型展覽的消費性電子展(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今年因為Intel、AMD等晶片廠商確定將在展覽期間推行新款處理器,加上微軟也計畫在2017年第一季內推行新版Windows 10 Creators版本升級,使得PC話題再度成為CES展期重點項目。而包含Qualcomm、NVIDIA、聯發科也計畫在展覽期間公布新款處理器細節,因此在行動裝置、物聯網、車聯網等應用也同樣成為關注項目。

而延續去年大勢興起的人工智慧、巨量數據、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技術應用,更因為新款處理器而再次成為市場話題,並且成為各家廠商爭相進入發展領域,預期今年將會有更顯著成長動能。

CES 2017.jpg
圖/ Mashdigi

人工智慧技術更為普及,改變既有使用體驗

去年由Google、微軟、NVIDIA等廠商擴大發展之後,人工智慧預計在今年同樣將成為市場主流議題,包含Intel、Qualcomm、AMD與聯發科預計推行新款處理器都將對應人工智慧技術,藉此讓巨量數據分析、數位助理、機器人等應用更具體落實在日常生活,同時也能藉由運算方式改變使得PC、手機、虛擬實境等應用更具效率,甚至能推動全新PC、行動裝置使用模式。

robotho_resize.jpg
圖/ Mashdigi

虛擬實境朝向更高解析度、無線連接規格發展,人機互動更擬真

由於微軟預計在2017年第一季內釋出的Windows 10 Creators更新內容加入全息影像應用技術,使得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或混合實境技術將具體成為主流發展內容,加上部分虛擬實境裝置也開始往4K、8K等更高解析度顯示規格發展,加上全新處理器、無線通訊技術所推動演算效能,使得虛擬實境應用可往更清晰、穩定顯示體驗發展,配合更擬真的人機互動模式,將可帶來更深度的沉浸體驗。

VR.jpg
圖/ Mashdigi

新處理器帶動全新運算模式,不再侷限效能、製程表現

包含Intel、AMD、NVIDIA、Qualcomm、聯發科等晶片廠商都將在CES 2017期間揭曉新處理器,除了預期將配合各家OEM廠商推行新機,更預期導入全新運算應用模式,例如更具體聚焦在巨量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或是虛擬實境等全新應用情境,而非僅像過往強調效能提昇、製程技術縮減。

而新款處理器與即將來到的微軟Windows 10 Creators更新,也融合全新使用模式與虛擬實境體驗,讓PC、平板等裝置再次成為關注議題,同時部分新款手機也將隨著新處理器推出亮相,例如華碩即將揭曉的ZenFone AR、第二代ZenFone Zoom等。

hero_resize.jpg
圖/ Mashdigi

智慧車載、自動駕駛持續成為話題,馬路革命更加顯著

智慧車載系統在連續幾年的CES展期內成為話題,今年也同樣會聚焦在自動駕駛、電動車,甚至著眼車輛以外的智慧道路、交通號誌或智慧城市等應用,而包含晶片廠商、感應元件廠商與軟體廠商也都會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去年引發不少討論的自動駕駛技術,預期將會在今年有更成熟應用,甚至促使廠商推出實際商用的自動駕駛車款。

Google自動駕駛汽車.jpg
圖/ Mashdigi

物聯網布局更加密集,成為眾多新技術發展核心

已經在許多年成為話題的物聯網應用,今年同樣也會是CES 2017展出重點,尤其在5G網路即將由更多電信業者進入前期測試階段,物聯網更將成為眾多應用首波發展項目,並且將扮演各類創新技術發展重要基礎,例如擔任人工智慧或深度學習應用的前期數據蒐集角色,或是協助自動駕駛即時取得當下道路行進狀況等,另外亦可應用在智慧城市、機器人運作,甚至讓行動運算變得更為多元。

RYZEN.jpg
圖/ Mashdigi

智慧家電更懂得使用者當下需求

在物聯網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等加持之下,近年來發展的智慧家電將變得更加了解使用者當下需求,甚至可配合Beacon、LBS或配合智慧穿戴等設備自動完成操作指令,例如當使用者進入家門即可立即開啟室內空調,觀看電視時能針對不同觀看者提供最感興趣內容,甚至透過人工智慧學習等技術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Home.jpg
圖/ Mashdigi

新技術即將來到

CES畢竟還是每年第一個指標性全球大型展覽活動,因此不少年度話題風向、創新技術多半還是會選在此時揭曉或展示,例如三星過去在2013年展示的「Youm」軟性螢幕技術,後來便成為旗艦機種採用曲面螢幕設計,而預期可完全折合且能平攤成為平板的Project Valley概念手機設計,可能將在今年內實際揭曉,甚至LG、聯想都可能在此次CES 2017期間展示全新產品設計工藝,為科技市場注入全新動能。

摺疊螢幕.jpg
圖/ Mashdigi

本文授權轉載自:Mashdigi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