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取代各行各業職位的衝擊早已被各界議論紛紛,新鮮人難找工作的狀況也時有所聞,近期,哈佛大學研究人員便以數據證實:AI搶走的,就是這群人的飯碗。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Seyed M. Hosseini和Guy Lichtinger近日發表論文《生成式AI是一種資歷偏向的技術變革》(Generative AI as Seniority-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ge: Evidence from U.S. Résumé and Job Posting Data
),其中透過研究2015年至2025年美國近28.5萬家公司、6,500萬員工的資料,並追蹤近2億個職缺發布發現,AI確實導致了就業人數下滑,而以資淺員工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
該研究發現, 資淺的新鮮人是被AI搶工作的重災區 ,另外一群人則是「中等大學」的畢業生,甚至比「學店」出身者受到AI的衝擊更嚴重。
發現一:擁抱AI的企業不愛找新人,資深員工工作依舊穩
這份研究主要將企業與員工各自分成兩種類型。首先是透過企業發布的職位,將企業分為擁抱AI的企業、未擁抱AI的企業,並將員工依照職位分成資淺組和資深組。
先從結論說起,這份研究的核心發現是,擁抱AI的企業資淺員工就業人數顯著下滑,而無論是否擁抱AI技術,企業的資深員工人數保持穩定成長,沒有太大變化。從ChatGPT登場後6個季度內,擁抱AI企業的資淺員工就業人數,相對於未採用AI公司的資淺員工人數,出現了約9%的下滑。
且資淺員工人數減少的主因並非裁員或者升官,而是擁抱AI的企業紛紛放慢招募的腳步。不過研究中提到,這不代表這些企業將入門工作自動化,用AI直接「取代」了資淺員工。也有可能是企業主預估部分工作未來將被自動化,因此先一步減少人力招募,導致資淺員工人數下滑。
雖然擁抱AI的公司大多來自資訊產業及專業服務業,但資淺員工招募下滑卻是跨產業的現象,並不是由個別產業主導所致。
具體而言,研究中指出,擁抱AI的企業在2023年第一季後平均每季度減少雇用5名資淺員工,並且主要集中於容易受生成式AI影響,或者面臨自動化風險較高的職位,例如軟體開發人員、編輯、作家、客服等等。
發現二:畢業自「中段班」學校的員工,受創最深
有趣的是,研究中還將資淺員工的畢業學校分成Tier 1到Tier 5等5個類別,Tier 1是最富盛名的常春藤院校等學校,而Tier 5則充斥著「學店」等級的劣質大學。結果發現, 受AI衝擊最嚴重的不是Tier 5學校出身的資淺員工,反而是來自Tier 3、Tier 4這些中等學校的員工 ,受到AI影響最大。
實際上,研究中發現被AI取代的風險是隨著學校Tier上升而成長,但Tier 1、Tier 2精英人才擁有更高的價值,即使他們的工作有可能被AI取代,企業仍然願意保留人才,提供他們其他的機會。
而Tier 5的低階人才則因為工作本身就較不容易被取代,因此較AI衝擊的程度也較中等學校的人才為低。
基層員工不足,恐造成企業人才空窗
研究中擔憂,這種資淺員工招募顯著下滑的情況,可能導致「職涯階梯」中斷或受到侵蝕的風險。一般來說,企業員工往往是從基層做起,逐漸累積經驗並向上晉升,但AI可能使得這樣不斷向上攀爬的職涯階梯不再起作用。
這可能使企業出現人才空窗的問題,入門級職位的消失讓年輕人失去累積經驗、培養技能的地方,導致未來具備高階職位所需能力的人才不足。
另外,研究中提到,職涯早期的收入對終生的收入軌跡有著強烈影響,擔心現在新鮮人難找工作的狀況,可能對他們的終生收入造成負面影響,加劇收入不平等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