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預計最快會在 1 個月後搬入稱作「Apple Campus 2」的新總部。而這座佔地 26 萬平方公尺、由 Steve Jobs 詳盡參與設計的新大樓,在細節上也展現了蘋果一貫吹毛求疵的專注。
外媒《路透社》便訪問了 20 來位曾為 Apple Campus 2 工作的人,描述這棟已經邁向完工、只剩下內裝陳設的神祕建物細節。在他們眼中,Apple Campus 2 對細節的要求,就像對待一款能拿在手上的電子產品。
全球最大的曲面玻璃
首先是巨大環狀建築物外圍使用了全球最大的曲面玻璃。這批由 sedak 以全新製程生產的曲面玻璃,單片達到 14 公尺長、3 公尺高,同時重達 3 公噸。包括環型建築主體,園區內的其他建物,像是主體藏在地下的劇院,研發中心,以及健身中心,蘋果共使用了 2,000 片這種尺寸的玻璃。這還不包括窗戶、遮罩的特規數量。
為了讓環狀建築的玻璃牆可以無縫接合,看起來渾然一體,蘋果首先希望 sedak 可以將曲面玻璃的公差壓到一般產品的 26%,同時要求施工團隊在裝配與設計時,不能讓建築周圍的通風口與管線的陰影反映到玻璃。為了規範建築使用的木材,蘋果的規章手冊更寫滿了 30 頁。
除了重要的建築本體,一些細節的內裝、甚至看不見的表面,蘋果也希望將建築材料的公差壓得比產業共識的 1/8 吋更小。而通常,1/8 吋已經會被認為是夠好的產品。一名參與的建築師便指出,如同當初 Steve Jobs 的風格,這棟高度設計取向的建築設計標準,經常超過建築業的現實與常規,這導致建造過程經常會有衝突,畢竟,「手機的公差標準和建築物,不可能完全一致」。
實際上在 Apple Campus 2 開工後,就有兩間建築公司選擇縮手。這在一棟 26 萬平方公尺規模的建案中,是非常少見的事。
引入蘋果產品的設計
蘋果也引入了自家產品的設計到新大樓,像是曲面的角度便參照了一些老產品的弧度。電梯的按鍵也參考了 iPhone 經典的 Home 鍵。白色漆面的廁所,則直接引進 iPhone 用過的調色。部分設計元素甚至參照了柏拉圖的美學標準。清麗的混凝土製成的天花板,則被要求裡裡外外都得參照 iPhone 的耳機孔內部。
結果是,數千片混凝土板因此從採購到組裝都得一再審核甚至退回。據該名建案經理回憶,最讓人厭煩的還不是天花板,而是門檻──因為蘋果希望讓專注的員工不需要因為略有突起的門檻而分心,因此要求「極為平坦」的室內外差。最終這項要求耗費了承包商數個月時間。
另一名包商則抱怨,由於蘋果的要求實在很多,又很細微,往往一個改動就會造成骨牌效應,讓工程延後數個月。就連廊道上的指標,蘋果也要求符合他們的漆面標準,可是這種淡雅的色調又偏偏與消防規章希望的急迫感不同──結果是,蘋果和聖塔克拉拉郡的官方代表開了 15 次會,來決定如何調整顏色。
造價至少 60 億美元
這樣的仔細自然讓工程延後。在 Jobs 最初的規劃裡,從 2011 年完成設計、開始動工後,Apple Campus 2 應該要在 2015 年就要啟用辦工,不過先是延到 2016 年年底,然後又再延至今年春季。Jobs 原訂落成的 2015 年,只來得及完成建築本體──那之後,蘋果還反覆考慮了門把應該採用什麼設計。直到受訪的專案經理在 1 年半後離職,門把的樣式都還沒有選定。
2015 年受訪時,Tim Cook 曾間接承認 Apple Campus 2 造價至少 50 億美元。而在《路透社》的訪問中,受訪者透露內裝部分的成本是 10 億美元。同時,蘋果也總共雇請了 13,000 名全職職工。
至於這間 Steve Jobs 自稱「所有建築系學生都會來此拜訪」的總部會如何,將會在 1、2 個月內亮相,首波產品則可能是 iPad,或者換上 Kaby Lake 的新 Mac。Apple Campus 2 也將是 Jobs 留給蘋果的最後一項設計。
本文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