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氣候變化加速,全球人口增加以及都市移入人口激增,水資源缺乏逐漸成為各國政府傷透腦筋的問題,尤其是乾旱地區沙漠地區等等。各國政府也不斷的大量投資人工降雨,中國政府在2011年時光是一個區域就投資了1.5億美元、阿聯酋在2015年時花費55.8萬美元進行人工降雨,之後又撥款500萬美元進行相關計畫。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有60%的國家通過人工降雨來促進降雨量。
求雨利器:人造雨
人造雨一般可分為地面造雨與空中造雨兩種方法,地面造雨為利用地面造雨器燃燒碘化銀溶液,使碘化銀煙粒隨熱氣飄升達高空以充當冰晶核。當碘化銀煙粒上達雲內過冷水滴層,可使過冷水滴凝固為冰晶,經由冰晶成長過程,終至掉落成雨。而空中造雨則利用飛機在雲中撒播碘化銀或乾冰雲種,由於撒播之雲種可精確被送達足夠低溫之雲中,故一般造雨效果比地面造雨法為佳。據中央氣象局研究人員經驗顯示評估,空中造雨平均約可增加20%的降雨機率。
空中造雨其實非常危險
飛行員進行空中造雨時,首先要通過雷達找出風暴雲團的核心,在雲團底部160公尺左右飛行,對雲團內外部進行測量,再決定是否發射造雨物質,由於每次風暴每塊雲團都不同,風暴雲團也會使飛機晃動非常厲害,光是內華達沙漠研究中心就分別在1980年及2000年發生致命的飛機墜毀事件。
使用無人機人工降雨
目前美國內華達州擅長人造雨技術的沙漠研究中心與無人機生產商Drone America和航太公司AviSight合作已於去年一月成功研發出八軸型人工降雨無人機,之後則研發出更適合人工降雨的定翼型無人機Seeder,並已於去年四月搭在人工降雨裝置升空模擬投放碘化銀的情況,成功證明了無人機可以完成投放,今年二月則成功使用無人機飛了將近50公里,該研究所的研究人員Adam Watts表示下一步將在真實的情況下進行無人機人工降雨的實驗。Watts也表示使用無人機來進行人工降雨對駕駛員確實安全許多。
參考資料:PopularScience、維基百科、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