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Keep整合進Google Docs! 提升寫作生產力最佳輔助
Google Keep整合進Google Docs! 提升寫作生產力最佳輔助
2017.03.02 | Google

今天開始, Google Keep筆記服務更深入的整合到Google Drive雲端辦公室 的工作系統中!關鍵改變就是可以在Google Docs文件中直接呼叫Keep記事本、插入筆記內容、新增筆記任務,就好像是你寫作過程的靈感資料庫、剪貼簿工具一樣,將能幫你提升寫作的生產力。

而且不只一般用戶可以獲得這個功能,G Suite企業版用戶也正式可以開始使用Google Keep,並同樣都能整合到Google Docs的文件撰寫過程中。

立即可以應用的工作流程像是這樣:我在Google Keep中收集、剪貼了許多圖片、文字內容,包含寫作需要的圖庫素材,包含隨時腦袋裡出現的靈感想法,然後在Google Docs撰寫文章時,我可以輕鬆地把這些筆記卡片「拖曳」到文稿裡直接成為內容。

我之前以Evernote為工具的寫作經驗:「我如何在Evernote養成每日寫作習慣與鍛鍊寫作技巧」,現在在Google Keep整合進Google Docs的流程中也能輕鬆實現。

圖/ 電腦玩物

1. 拖曳Keep靈感、素材筆記到Google Docs

這個更新在這兩天會陸續對用戶推出,你可以打開Google Docs,看看自己是否已經獲得這個新功能。

我們可以在Google Docs的[工具]-[Keep記事本]選單中,打開右方的Keep筆記列。

圖/ 電腦玩物

這時候可以把任何一則Google Keep筆記直接拖曳到Google Docs文稿內,筆記的圖文內容就會直接插入文件中。

有可能我平常先在Google Keep收集與撰寫了一些素材,這個新功能就幫我方便的插入 Google 文件。

圖/ 電腦玩物

2. 在Google Docs中搜尋完成文稿需要的Google Keep筆記

我也可以在右方的Keep記事本工具列上方,直接搜尋我想要的筆記內容,更快找到需要的靈感素材。

不過不能搜尋已經封存的筆記。

圖/ 電腦玩物

3. 在Google Docs中直接新增Keep任務

在撰寫文稿的過程中,如果想到一些後續要執行的待辦任務,還能在右方的Keep記事列中直接新增這些任務清單。

但過程中不需要離開Google Docs,也不用另外打開Google Keep了。

圖/ 電腦玩物

4. 把Google文件重要段落變成Keep筆記

還有一個很棒的利用,我可以隨時將正在寫作的文稿部分內容,剪貼到Google Keep筆記中,這樣這些內容又可以變成另外一篇文件需要的素材

就好像一個「雲端剪貼簿」一樣,有了Keep整合,在Google Docs中要轉移素材與內容更加容易。

圖/ 電腦玩物

5. 從Google Keep連結到Google文件

並且,在Google Docs中新增的任務與內容,該則Keep筆記中會「留下來源文件的超連結」。

這樣一來,我從Google Keep中也可以很快地跳轉到需要的Google Docs文件。

圖/ 電腦玩物

6. Google Keep整合進Google Docs後的用途:

如果你還不熟悉Google Keep,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教學文章:「Google Keep筆記任務更強的活用10招技巧心法教學」。

而當Google Keep正式整合到Google Docs後,我覺得 Keep看起來有機會成為更穩固的Google雲端辦公室系統的工具,以後還可能有更多整合,例如也很適合整合到「Google簡報」當中。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把 Google Keep 當成文件之間的雲端剪貼簿,當成要撰寫報告前的靈感資料庫,或是當成重要文件的待辦任務管理,讓 Google Docs 的寫作過程更有生產力。

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本文授權轉載自:電腦玩物

關鍵字: #Googl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