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競爭激烈的時代,雇主品牌除了自身的文化與願景,給員工的薪酬、職涯發展與工作環境,也成為人才評估企業價值的重要依據。對求職者而言,一家公司是否值得加入,往往取決於其在這些方面的表現。
然而,當多數企業薪資差距有限,強調願景與成長價值時,跨國電商巨頭酷澎卻在 618 購物節以「夜班 720 元」的時薪招募倉儲理貨臨時人員,消息一出便引發廣泛討論。酷澎這場高薪徵才,究竟只是短期搶人,還是另一種雇主品牌策略?會對其他競品帶來何種影響?
酷澎用 720 元時薪搶人,工讀生 3 天可領走 1 萬 8
今年「618 年中購物節」,酷澎推出了突破性人力策略,在台大舉辦短期徵才活動,針對倉儲理貨人員祭出 3 倍加碼時薪:日班時薪 630 元 、夜班更高達 720 元,若符合資格的工讀生在這段期間上 3 天班,單日入帳能超過 5,000 元,一次就能領走近 18,000 元。此舉不只在短時間內迅速補足出貨高峰所需人力,並成功引發話題。
重要的是,這些時薪「看得到也吃得到」。就有網友在 Threads 社群平台上,實際分享了這段打工的心得。該網友表示,自己前往桃園觀音上夜班,3 天就入帳 17,280 元。由於應徵熱度太高,光是報到排隊等上工,就花了近兩小時。
此貼文一出,就有許多網友留言表示:「時薪 720 元只比醫生低耶」、「羨慕觀音人」、「工作 3 天, 1 天 8 小時,就領其他服務業半個月的薪資」;不過也有網友直指,工作雖然薪水很高,但內容也相對辛苦,包括揀貨、搬運、打包與品管,對體力都有一定要求。不過,網路熱烈討論的同時,也代表酷澎策略成功引發話題。
高薪搶人背後,蘊含 2 大效益
酷澎用時薪 720 元搶人,到底在玩什麼策略?104 人力銀行資深協理江錦樺分析,酷澎敢這麼做,主因是找這批臨時工,不需長期經營留才策略,可專注於短期吸引求職者眼球即可。他說:「此策略替酷澎帶來 2 大效益。」首先,透過這波高薪徵才,酷澎確實快速補足檔期前的倉儲人力缺口,確保出貨時效不受影響;另外,這舉動也帶來社群自發分享,讓媒體大篇幅報導,將「酷澎=大方給薪」的印象迅速擴散。
對其他物流業者而言,這場高薪攻勢衝擊不小。短期來看,江錦樺點出:「由於桃竹地區,向來為台灣倉儲物流人力集中地,因此酷澎在 618 檔期,用薪資水準高出一般市場近三倍的價格徵才,的確會造成人才被洗走。」面對此舉,許多業者措手不及,即使發現對手攻勢,短時間難以負擔、跟進。
長期而言,江錦樺指出,求職者會出現「酷澎薪資給得大方」的印象,提升公司整體吸引力。此說法也得到數據驗證,從 104 內部資料顯示,6 月求職者搜尋兼職工作與酷澎公司關注數大幅提升,甚至一度進入排行榜前十名,對其他品牌來說,將成為吸引人才的危機。
用薪資形塑雇主品牌,恐成兩面刃
過去許多台灣企業在塑造雇主品牌時,在薪水之餘,往往聚焦於文化、願景、成長機會等無形價值。然而,酷澎此次選擇用最直接的薪資吸引力作為溝通手段。江錦樺解釋:「雇主品牌是指勞動市場上可能潛在的求職者,看這家公司是不是他們認同的優良工作環境,因此經營雇主品牌,最大目的就是要吸引人才。」薪資當然是雇主品牌的重要構面之一,只是每家企業會依產業特性與人才策略,決定要在哪個構面重點發力,只是過往鮮少有品牌,用3倍薪資來搶人。
江錦樺認為,高薪當然能快速吸引大量應徵者,對外傳遞「薪資大方」形象,也可能提升工讀以外職缺的吸引力,認為薪資待遇有更大的彈性;不過,這同時也蘊藏風險。江錦樺分析,這容易吸引「只為薪資而來」的人才,一旦企業出現薪資水準下降或經營狀況改變,員工流失率就會提高。他補充:「 品牌未來若缺乏共鳴、成長機會、工作環境等『鉤子』作為吸力時,留才難度就會提升。 」
酷澎未來檔期可能重複操作,專家提其他品牌解方
至於未來,江錦樺認為:「酷澎極有可能在雙 11、雙 12、春節等旺季重複類似操作。」因為這種短期高薪策略,不僅補足人力需求,還兼具行銷效益,尤其酷澎目前在台灣市場仍屬後段班,仍在積極提高市占,藉由引發話題提高知名度,增加的銷售額能再回饋給員工,形成正向循環。對酷澎而言,此前期成本仍在可承受範圍。
面對這樣情況,其他物流業者難以用薪資正面對決。因此,江錦樺建議能採用擴大招募區域,提供交通補助或延長工時等方式應對。他說:「若找不到桃園的人力,可以擴大到新竹、台北或台中,透過交通接送,或通勤時間算時薪,解決這個問題。」
酷澎以高薪臨時工策略,雖然短期內確實解決人力缺口並製造話題,但長遠來看,也挑戰了傳統「雇主品牌」僅靠文化與願景取勝的想像。對競爭對手而言,這不只是 618 檔期的一次人力戰,更意味著未來在招募策略、薪酬設計與雇主品牌經營上,都必須重新審視定位。物流業的人才競賽,恐怕才正要開始。
本文授權轉載自《FC未來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