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手機,變成時尚的一環,顏色、材質都有很多的變化。而且對男生來說,變成個人品味的延伸,因為男生不像女生,可以玩的配件這麼多,大概也只有手錶、眼鏡、戒指與鑰匙圈吧!所以一旦當你拿出新手機時,大家都會圍過來看一下,好奇地借來用一用。像我的抽屜裡,就放著五支手機,形狀、顏色、品牌都不一樣,看場合、心情交替使用。但說實在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一支讓我最喜歡的手機。
所以設計手機其實是件高難度的挑戰。台灣手機的生命周期約三到六個月,有人覺得這時間太短,沒有辦法設計一個雋永的作品,但我喜歡挑戰,不同族群有不同的使用習慣,只要設計得好、抓到這個族群的口味,我相信可以打破這法則,自己掌握生命周期。這很有趣,但是難度也很高。
設計就是解決為什麼
設計師跟其他工作者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觀察事情的角度,因為從設計的角度去觀察一個人或產品,大多會從很不一樣的細節抓靈感。比如說,很多消費者會把手機放在口袋裡,但電話響時,往往又不容易拿出來,所以設計師就得解決這個問題。這是設計師的特殊天性,而且每個設計師的生活背景不同,觀察事情的角度也不同,當大家坐下來討論時,常常會發生爭論。
在紐約念書時,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學會問「為什麼」。為什麼手機很難從口袋裡拿出來?為什麼聽音樂時,操作這麼不方便?以我手上這支手機為例,就有十六個按鍵,很多其實用不到,這時我就會問:「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按鍵,才能操作一支手機。我要設計一個按鍵小又能輕鬆使用的手機,這才是消費者要的。
除了減少按鍵外,我還希望可以不接觸它,它就可以和人發生「互動」。我是個每天二十四小時都開機的人,手機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溝通工具,就連睡覺的時候,我都必須要開著。但我覺得現在的手機,與人類的關係還有更親近的空間,讓人類覺得更友善。
**塑膠是手機設計的好材料
**
我們之前設計一款MP3隨身聽,沒有螢幕,無法判讀目前播放的歌曲。這是我的實驗,因為我想試試看,如果把螢幕抽走,消費者會不會無法適應。因為我認為,消費者會把音樂放到播放器裡,都是他們最喜歡的歌,所以不一定要看螢幕選歌,這是一個挑戰現在使用習慣的設計,為的是讓機器與人類更親近。幸運的是,這款產品到目前回應都還不錯。
最近幾年,綠色環保的重要性被大家一再強調,因此,塑膠這種可回收的材料,便成大家設計的主流趨勢。你可以發現,塑膠射出的手機愈來愈多。除了環保議題,塑膠也是個可多變化的材質,彎度、硬度都抓得出來,而且利用各種處理表面的技術,可以做出皮革、金屬等質感,再加上成本便宜。雖然不鏽鋼材質的手機還是有,做得好的質感也不差,但短時間不會是主流。
至於在設計風格上,復古風潮已經炒作一段時間,但未來我希望能創造出還沒有重複的風格。現在的設計師或消費者,想法不斷在改變,所以我會把各種不同年代的元素抽離,組合變成新的風格,像是八○年代家具流行的圓形、或是老式戰鬥機的引擎蓋,都是一些我覺得不錯的元素。
除了外型外,在色彩上,未來也是往中性移動,咖啡、米色都是中性化的代表。能達到中性,消費者就比較容易接受,就像是蘋果電腦(Apple)的iPod,菱角一旦減少,不分男女都會容易喜歡。
蔣友常 28歲,天蠍座,2000年畢業於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財經學系,2004畢業於帕森斯學院設計管理所,同年回台加入橙果設計。帶領的團隊設計有Motorola V3外包裝、Kuro MP3隨身聽、F1雷諾車隊車身圖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