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交易是人們生活中最頻繁的「溝通」行為,而手機如影隨形的特質,最適合做為中間的媒介。隨著周邊環境的改變和客觀條件的形成,利用手機從事商業交易的趨勢已經愈來愈明顯。在可預見的未來裡,手機將成為每個人生活中的理財及消費中樞,和商業有關的活動,也會愈來愈依賴手機。
**趨勢一 手機變成電子錢包
**
第一個趨勢是直接把手機當成錢包或是儲值的工具使用。二○○三年底,日本第一大電信服務商NTT DoCoMo推出i-mode FeliCa手機,將新力公司開發的NFC近距離無線傳輸晶片植入手機,讓手機搖身一變成為可以儲值的裝置。
協力開發的公司包括電車公司、銀行、便利商店、遊戲廠商……,只要有設置FeliCa讀寫器的地點,消費者便可利用FeliCa手機做付款的動作,不論是購物或進出電車站,連信用卡或儲值卡都不需要拿出來。
目前NTT DoCoMo推出的手機許多都有內建FeliCa功能,在日本的銷售已經突破一千萬支,成為日本電子錢包的主流應用
同樣的應用在台灣也已經出現。二○○五年的七月,台北智慧卡公司(悠遊卡發卡單位)協同飛利浦半導體、中華電信和明基,共同發表了結合悠遊卡功能的行動電話,採用的是飛利浦開發的NFC晶片,這也是目前台北捷運所使用的非接觸式系統Mifare的下一代產品。
這個應用是資策會主導的「近端行動交易服務計畫聯盟」產物,目前成員有明基和中華電信,整個計畫仍在測試的階段,未來還會有其他的電信業者和行動電話廠商投入,屆時搭乘台北捷運或公車就不必再使用額外的悠遊卡。
**趨勢二 簡訊交易
**
透過手機簡訊從事虛擬的信用交易則是另一個重要的趨勢。從二○○三年開始,博經科技公司(Danal Taiwan)便開始與行動電信商洽談,慢慢地將手機付費機制(Telepay)導入現有的消費金流體系。
其作法是和遊戲開發商或數位內容提供者合作,例如消費者進行加值遊戲點數時,如果使用Telepay付費系統,只要在網路上將自己的身分證字號和手機號碼核對無誤後,便會收到文字簡訊,然後在一定時間內將簡訊內的密碼輸入正在進行的網路頁面,付費的動作就算完成,消費的金額則列帳在每月的手機帳單中。這樣的消費方式不僅降低了網路交易的安全顧慮,更增加了消費者的便利。
國外也有類似的模式出現。今年四月eBay旗下的線上支付公司Paypal,在加拿大和美國推出Paypal Mobile服務,讓消費者同樣透過文字簡訊,來從事Paypal帳戶的交易活動。
流程相當簡單,只要在Paypal網站上認證自己的手機號碼,往後若要付費,在簡訊中鍵入欲轉出的金額和手機號碼,接著Paypal電腦系統便會立刻撥電話到你的手機,核對密碼後,交易就完成了,完全不需要在電腦前面操作。
**趨勢三 血拼操盤最方便
**
除了用簡訊匯款之外,Paypal Mobile還有一項結合虛實的應用功能——「Text to Buy」。其方式很簡單,Paypal和眾多公司、媒體合作,只要在雜誌、海報、電視廣告上看到任何商品旁邊有Paypal的Text to Buy圖示,傳一封簡訊到特定號碼,並且通過語音確認,Paypal便自動將你的消費金額轉出,並且把商品送到你所指定的地址。
利用上述的方式進行購物,真正達到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皆可購物的理想,不僅為消費者消除了可能存在的技術門檻,便利的程度也會大幅提高消費的意願。。
當然,可以用手機購物,也可以在手機上進行網路拍賣活動。eBay在今年三月便和台灣大哥大合作,推出「行動eBay」手機競標服務,由eBay規劃專屬商品,針對不同族群提供商品資訊,讓消費者透過手機隨時隨時地購物或競標。
這個服務,預計在eBay和網路家庭成立新拍賣網站後,仍會繼續進行。 進入3G時代,手機除了消費之外,當然還可以幫你理財。
兩個月前,台証證券和中華電信共同宣布「行動致富」專案,投資人可以拿著3G手機即時看盤下單,每個月只要付少量的月租費,即可以不限時間的享用服務,為國內3G行動投資服務的首例。
一支手機可以拿來做什麼?這個問題若是幾年前,答案可能除了通話和傳簡訊之外寥寥可數。現在手機可說已是生活的娛樂中心,可以預見的未來,手機硬體繼續地進步,以及系統服務的配合,從娛樂性的應用到近兩年「實用性」的應用,這些實用性的應用,會和我們每天生活的金錢交易有更多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