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也要踏入太空市場?挖走Google衛星專案兩位高階主管
蘋果也要踏入太空市場?挖走Google衛星專案兩位高階主管
2017.04.22 | 蘋果

近日這條由彭博社放出的爆炸性訊息,讓蘋果公司繼無人車與AR技術的又一個產業探索計劃露出了水面:

Google內部衛星專案的兩位高階主管被蘋果悄然挖走。

其中,John Fenwick曾是Google太空飛行器專案的負責人;而Michael Trela,則是Google前衛星工程專案的帶頭人。

據消息人士透露,兩人已經在幾個星期前到蘋果「報到」。而他們所要匯報之人,正是當年在Google旗下的智慧家居專案Nest最為動盪時期「出走」的前員工Greg Duffy。

對於這個消息的曝光,包括蘋果、Google與三位當事人均採取「不予回覆」的應對方式。

但這不妨礙我們通過這幾位專家的背景及蘋果近年來的動作,來繼續尋找更多關於蘋果要進入太空領域的「蛛絲馬跡」。

三位技術專家的「動盪背景」

三個人中,大概被科技圈熟知的應該是Greg Duffy。

作為鏡頭製造公司Dropcam的共同創辦人,他在2014年6月公司被Nest收購後,就隨公司一起加入了Google。

然而,讓這位Google老將真正曝光於公眾視野中的,卻是其在今年1月選擇離開Google後,公開批判Nest「不作為」的犀利言論。

在悄無聲息地加入蘋果後,Duffy的具體職位非但沒有曝光,其LinkedIn上最後的職位更新時間也僅停留在其進入Google工作期間的2015年9月。

蘋果真的要造聯網衛星了, 這究竟是Google式大膽探索, 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直到最近,才有消息人士透露,原來Duffy一直在蘋果內部領導一個秘密專案,並向蘋果硬體與AR技術團隊的負責人Dan Riccio直接匯報。

當然,兩位技術專家的背景也頗有些複雜。

Fenwick與Trela都來自於衛星影像新創公司Skybox Imaging。前者是公司的創辦人,而後者則是Skybox的第一批外部僱傭員工之一。

2014年,Skybox Imaging被Google以高價收購後,發展其實並不順暢。

即便Google曾請來航空界經驗豐富的老將Greg Wyler來主導這一塊業務,但後者僅待了幾個月,便離開Google創建了自己的衛星聯網公司OneWeb。

進入2015年,Skybox的境遇更是令人唏噓。被Google更名為Terra Bella後,這家曾經的明星新創公司便被很快賣給了自己曾經最大的競爭對手——Planet Labs。

至此,Google的「衛星聯網事業」基本宣告死亡(但氣球聯網仍然算是生機勃勃),但與此同時,也不死心地一口氣向馬斯克的航空航太公司SpaceX投資了10億美元。

所以,從某種程度來看,兩位技術專家的離開,其實是一種「重新尋找出路」的選擇。

蘋果真的要做衛星?

蘋果的謀求太空飛行器市場的苗頭其實出現在2015年。

在那一年,蘋果低調地收購了一家名叫Aether Industries的空間技術新創公司,甚至連知名的投資數據庫Crunchbase上都沒有任何相關記錄。

而這家公司的「殺手鐧」便是一種近空間技術,包括無人機、高頻寬無線電收發器與高空懸浮氣球的核心技術都與其密切相關。

看到這裡,你是否覺得眼熟?

沒錯,Facebook的聯網無人機Aquila就是一種近空間太空飛行器,而高空懸浮氣球也是Google熱氣球聯網原理的重要載體。

因此,我們可以猜測,無論是做衛星還是做氣球,亦或是無人機,蘋果都可能是為了「聯網」這個目的。

此外,蘋果與波音公司於去年傳出的「緋聞」也一度讓人們懷疑蘋果正在「覬覦」航空航太市場。

根據波音去年上報給美國證監會的一份文件顯示,公司已經擬定一份詳細的衛星聯網計劃——通過發射1,000枚近地軌道衛星,為更多地區提供寬頻接入服務。

而去年就有相關人士透露,這家航空巨頭正在秘密與蘋果進行接洽,說服後者成為這個專案的投資者之一。

但是,這枚「信息炸彈」很快就因「毫無後續進展」而被蘋果其他勁爆的消息所湮沒(譬如無人車)。

然而,就在上個月於華盛頓舉行的2017衛星大會上,一位名叫Tim Farrar的衛星與電訊分析師卻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有業內人士已經了解到,波音的這項計劃恰恰就是由蘋果投資的。

對於這個消息,波音公司當然也選擇保持沉默。

雖然目前仍不清楚雙方是否達成了一致,但可以確定的是,蘋果早已有意向進入衛星發射領域。

而當下,隨著兩位頂級航太專家的加盟,蘋果將正式邁入「衛星(太空飛行器)設計、製造與運營」這個昂貴的圈子,幾乎是一件可以確定的事情。

沒錯,蘋果很可能將與Google及Facebook成為「同僚」與「競爭對手」。

做衛星(或太空飛行器) 生意,蘋果是不得已而為之?

從目前來看,眾多科技公司與傳統通訊企業在這個圈子裡發力的模式有兩種:

  • 利用衛星或其他太空飛行器收集圖像;

  • 用太空飛行器讓更多偏遠地區接入網路。

根據我們剛才的分析,蘋果很有可能是第二種,與Google及Facebook基本一致:

如果謀求的是「近地空間技術」,其目標很有可能也是「連接那剩下的數十億還沒有上網的人群」。

那麼,為什麼要謀求剩下的那幾十億用戶?對於包括Google、Facebook及蘋果的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這都不是一項單純「為人類服務」的事業。

早在2016年,庫克就一直在暗示,蘋果智慧手機銷量在其全球​​主要市場幾近飽和的同時,第三世界國家是其不得不開闢的市場。

當然,即便知名創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的分析師Benedict Evans曾公開表示,這些國家並不是蘋果高端手機的目標用戶(與此同時,iPhone在印度等國家的銷量也不是多麼亮眼),蘋果也會「不得已而為之」。

在沒有一個可以代替iPhone的蘋果產品線出現之前,只有主動開闢新的手機市場,才有機會佔領市場;有了聯網,才有用戶數據,有了用戶數據,才機會談後續賺錢服務。

利用衛星為各地提供聯網服務,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用衛星賺錢的問題,而是又一個類似於「搶占入口」的問題。

而目前在這樣做的,絕對不僅僅是Facebook、Google、蘋果這幾家聰明的科技巨頭。包括美國四大通訊運營商、波音等航太巨頭在內的製造企業也在做著類似的事情——為偏遠地區研發比現有蜂窩系統有更快的寬頻傳輸速度,降低信息傳送的滯後性。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蘋果僱傭兩位Google專家的「醉翁之意」也許不在於衛星市場。

華爾街日報的一位航空分析師表示,其目的可能是研發一種能夠更快捕捉陸地信息(圖像與數據),並可以實時更新地圖數據的無人機,以替代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必須配置的鏡頭與傳感器。

也就是剛才提到的第一種情況。

當然,這個說法也與Duffy的工作背景相契合,其曾經創建的鏡頭技術公司Dropcam就是以研發可貯存圖像與影片的網路安全鏡頭起家。

而Fenwick與Trela曾效力的Skype Imaging,其主要業務與這個說法也有吻合之處——靠開發小型衛星來拍攝高清的地形地貌,然後為企業提供人均分佈情況、購物習慣等分析服務。

但是,無論是造衛星或其他太空飛行器用於聯網,還是製作無人機來捕捉圖像,都意味著蘋果將走上一條注定不會順暢的道路。

衛星諮詢公司TelAstra的執行長Roger Rusch就表示,沒有誰能完全保證蘋果會參與波音的衛星計劃:

「看看有多少衛星新創公司破產或遭遇了其他的沉重打擊,你就知道這條路不好走。」

沒錯,這不單單是錢的問題(蘋果手裡的現金有2,800多億,錢倒是足夠了),還有難以突破的技術瓶頸與復雜的市場及政府關係。

在進入21世紀前後一段時期,曾出現過一批雄心勃勃要搶占太空市場的衛星創業公司,但其結局卻讓人扼腕嘆息。

譬如90年代最有名的衛星新創公司之一Teledesic,在10年前就主動放棄了衛星聯網業務;而衛星通訊企業Iridium LLC,也在1999年申請了破產保護。

再譬如,經歷過一段創新低谷時期、在近年來屢敗屢戰的Google。

但是,有SpaceX的成功與Google的教訓在先,一向謹慎的蘋果在這條路上或許會走得"亦步亦趨」,但卻可能在衛星市場摸索出一套風險更小的解決方案。

每一個新探索注定困難重重,但卻值得去「失敗」一下。

本文授權轉載自:36 氪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