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豐田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雷克薩斯RX450h被Google這樣的網路公司買去改造,最終變成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並且成為談論此類技術的眾多文章裡的配圖。
前幾天,有人在美國抓拍到了蘋果的自動駕駛測試車,巧合的是,他們所用到的車輛也是老款雷克薩斯RX450h,而且還是三台。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Google、蘋果不約而同的選擇了 RX450h?科技公司測試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時,對於測試車的選擇又都有哪些講究?
最容易想到的一個原因:看到RX450h是一輛SUV,很多人會覺得SUV空間大,有足夠的空間來安放無人駕駛系統的電腦系統。
Google無人駕駛項目最早使用的是豐田普銳斯,當時後備箱裡是這樣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Google無人車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注:上圖是Google 2010年的普銳斯,下圖是2012年RX450h):
前段時間,我去試乘了德爾福改裝的奧迪SQ5自動駕駛汽車,幾乎看不出是一輛改裝後的車,後備箱很平整,電腦被藏在備胎位置。
其實,不同公司的無人駕駛系統「原始程度」也不太一樣,比如福特Fusion無人車的後備箱裡是這樣的: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無人駕駛系統的傳感器、升級後的傳動機構,也需要一定空間。所以一輛用於測試的無人車,還是對「空間」、「尺寸」有一定要求的。
空間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但不能說明全部問題。
熟悉雷克薩斯車系的同學會發現,RX450h是一輛混合動力車,難道是Google、蘋果為了省油?答案當然是no。由於Google、蘋果做的是更為高階的無人駕駛,使用了大量傳感器和高性能電腦,所以,耗電量是很大的。
Navigant公司分析師Sam Abuelsamid說,「燃油車的12V系統最大輸出功率是2.5kw,現在大部分汽車都是如此。Level 4及以上的無人駕駛系統,則至少需要48V系統才能正常工作。」
看到這位分析師所言,我特意查了查Velodyne HDL-64E S3激光雷達的功率,結果只有60瓦。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套無人駕駛系統中,傳感器倒不是用電大戶,電腦系統才是。
所以,「電」對無人駕駛測試車來說,也非常重要。混合動力車、電動車能提供相比燃油車更高的電壓等級。如果要改裝一輛燃油車,則需要額外再加一台發電機用於給無人駕駛系統供電,增加了改裝難度。
除了RX450h之外,很多公司的測試車都選擇了混動車型,比如福特、Uber使用了福特Fusion(即中國的混動版蒙迪歐,Ford Mondeo),NVIDIA使用了混動版林肯MKZ(其實這兩輛車是同平台打造的,電子和機械系統相似度很高)。
還有一件事能證明「電」和「空間」很重要:豐田研究院在2個月前發布了首款Level 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車型是雷克薩斯LS600hL(一輛旗艦級混動車型)。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另類」的公司,選擇小車作為無人駕駛技術測試車,比如日產用的是Leaf。
作為一款電動車,自帶高壓電,給無人駕駛系統供電不成問題,但兩廂車後備箱小了點。從下面這張圖中可以看到,改裝後的Leaf的後備箱被塞的滿滿滿。
和日產類似的例子,還有中國百度和奇瑞合作改裝的奇瑞eQ,新加坡nuTonomy公司改裝的雷諾Zoe,都是兩廂電動車。
技術層面,對車的「熟悉程度」是另外一個因素,因為如果不和車企合作改裝的話,需要「hack(侵入)」某些控制系統。
舉例來說,過去很多人熱衷於把一輛普銳斯改裝成一輛插電版普銳斯。或許是由於「易改裝」的特性,讓Google最早選擇了普銳斯作為測試車。如今,那些尚未和車企達成合作的,「私自改裝」的自動駕駛公司,在選擇某款車測試車時,這是必須要考慮的一點。
聊了這麼多「選車」的問題,必須要指出的一點就是,車企做自動駕駛測試一定會用自己的車,比如前面提到的豐田用了雷克薩斯LS600hL,通用選擇了雪佛蘭Bolt、沃爾沃用了XC90等等。
在未來幾年,我們依然會看到各式各樣的測試車滿大街跑。不過最終技術成熟時,這些車也會完成自己的使命,最終形態的無人駕駛汽車出現,比如Google的呆萌小車就是個例子:
本文授權轉載自: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