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安、防恐、機器人輔助評審––備戰東京奧運,富士通成立500人新部門
資安、防恐、機器人輔助評審––備戰東京奧運,富士通成立500人新部門

距離2020年東京奧運還有三年時間,專責東京奧運資料庫中心運作的ICT大廠富士通,已進入備戰狀態。富士通亞洲區副總裁梶山正樹表示,從資安、防恐到競賽項目的機器人輔助評審,奧運將成為新科技的實戰場,「奧運後累積的大量數據資料,最終都有可能發展成商品。」

富士通是東京奧運的黃金合作夥伴,負責提供伺服器與儲存空間等資料中心硬體,支援奧運期間營運所需的應用程式與關鍵資料。

DSC09091.JPG
富士通亞洲區副總裁暨台灣富士通董事長梶山正樹表示,「奧運後累積的大量數據資料,最終都有可能發展成商品。」
圖/ 蔡紀眉/拍攝

據了解,富士通為了備戰奧運,成立新的專案部門,目前已有500人規模。奧運期間包括資安、防恐、選手和觀眾的安全,都和富士通息息相關。

防恐方面,梶山正樹提到,透過影像辨識系統偵測路上的行人,從眼神、動作或打扮等線索,可歸類出恐怖份子的特定模式,再透過AI、機器學習,預先找到可疑的人。

還有三年,科技發展無限想像

而奧運期間最重要的競賽項目,各有不同的評分機制,但像是體操這類的比賽,以評審評分為主,人為因素對比賽結果影響很大。梶山正樹表示,富士通目前正針對奧委會的要求,開發一套影像分析系統,希望能透過AI、機器來判斷,例如選手到底轉了幾圈、動作是否合格等,藉此輔助人為評分。

2017-05-19 (2).png
東京奧運整體商機上看五兆日圓。
圖/ tokyo2020.jp

讓「超人」變得更強

類似的技術,已用在日本職棒上。舉例來說,日職明星外野手糸井嘉男,有「超人」之稱,連續多年獲得金手套獎、最佳九人獎,今年剛轉戰中央聯盟,加盟人氣球隊阪神虎。

富士通在雲端上,收集過往十年關於糸井嘉男的一些小習慣,就像是糸井最瘋狂的球迷,透過大數據分析,可以預測在各種情況下他會做出什麼樣的動作,供選手做自我訓練用。例如提供反覆的動作畫面,讓打者去分析不同的投手,投出不同球種時的細微小動作,目前技術也都可以實現。

梶山正樹笑說,「球員換愈多隊,設備就賣愈好。」包括阪神虎在內,糸井嘉男待過的三個球隊,都已購入這套設備。

另外,奧運會場的交通動線、指示系統等,是否可以透過大數據分析模擬,預先疏散車潮,甚至,有沒有可能實現自動駕駛?面對各種想像,梶山正樹說,「三年後,東京奧運的技術會到什麼程度,目前還很難預測。」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