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執行總編:顯示記者的個人照片與簡介,可為報導故事增添個性色彩
紐約時報執行總編:顯示記者的個人照片與簡介,可為報導故事增添個性色彩
2017.06.01 | Facebook

老字號媒體紐約時報除了不斷嘗試新科技(如VR、數位新聞)以外,也以歷久維繫的高品質新聞報導、隨時代變化的彈性應變能力,獲得今日的媒體名聲。

紐約時報執行總編輯Dean Baquet前日出席Code Conference時,就提到,希望改變目前製作新聞的方式,透過展示記者的照片與談話方式,替新聞報導添加個人個性。

Dean Baquet舉例說,像是紐約時報旗下贏得普立茲報導獎的記者Alissa Rubin,他就很想向讀者介紹這位記者。如果撰寫一篇關於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新聞,只註明報導者姓名,讀者並不知道任何這位記者下筆的背景與經歷。

但如果註上:「這是Alissa Rubin,從第一顆炸彈掉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開始,她幾乎貢獻一生在報導戰爭。」Dean Baquet表示,讀者閱讀時的心情就會有所不同,「而如果白宮的某個人因為這篇報導來攻擊我們,那我們就成功了。」

但有些旗下記者,對此政策表達反彈,其中一項反對原因是,如果撰寫議題關乎重大,那麼透露自己的面貌反而會威脅人身安全。

至於隨著網路世界而改變新聞的傳播方式,Dean Baquet對Facebook作為出版者,仍持保守態度。

舉Facebook為出版者推出的Instant Articles為例,紐約時報雖然有採用,但範圍相當小。雖然紐約時報得到讀者在的平台傳播新聞,但並不希望自己完全被這第三方平台所控制。

Dean Baquet甚至不認為,Facebook應該是打擊假新聞的主力成員。「我不知道我該對Facebook覺得自己有義務參與的態度,抱持什麼樣的意見,仇恨言論總是有例外,我絕對尊重言論自由。」他這樣說道。

資料來源:Recode[1]Recode[2]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