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商人間蒸發?中國獨創「巴鐵」試驗線將拆除
製造商人間蒸發?中國獨創「巴鐵」試驗線將拆除

據中新社今日(6月21日)報導,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官方表示,北戴河區將在月底前拆除「巴鐵試驗線」,恢復道路正常通行。 「巴鐵」也將被挪移至現場旁的一個停車場內,等待下一步處理。

此前宣傳自己在2010年入選過《時代》雜誌評選的「科學技術領域最重大突破的發明之一」、又出現在CCTV News上的「空中巴士」——巴鐵1號專案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中新社報導稱: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戴河區官員告訴中新網記者,「巴鐵試驗線」於2016年7月底建成,總長300餘公尺,建設目的是為了「巴鐵」的試運行。但「巴鐵」製造方在運行一段時間後,人員突然撤離,此後再未運行。
  
「我們多次邀約『巴鐵』製造方來北戴河商討此事,但對方一直不來。」該官員表示,碩大的「巴鐵」試驗棚已經影響到交通安全。為保障暑期道路暢通,北戴河區相關部門決定在本月底前拆除「巴鐵試驗線」,恢復道路暢通。

這是中新社記者今日拍到的現場拆除圖片:

181313020982.jpg
圖/ 中新網
182652729658.jpg
圖/ 中新網

去年5月的北京科博會上,巴鐵的縮小模型亮相,引來不少媒體的觀眾,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要屬CCTV News,相關報導的視頻被上傳至YouTube 之後還在國外網友中引發熱議。

當時對於巴鐵的介紹也非常吸引人:

「巴鐵」是一種集城市快速公車與地鐵優點於一身的新型的大運量公共交通工具。它既具有地鐵一樣的大運力,還能像巴士一樣在地面上運行。它的設計適用於城市主幹道路面的上空,依靠電力驅動,採用大運量寬體高架電車設計,隆起的架構設計上層載客,下層鏤空部分可以正常行駛高度2公尺以下的車輛。

科博會結束後,巴鐵董事長白志明、巴鐵總工程師宋永州還接受了人民網的採訪,白志明表示,7月底,第一輛巴鐵的第一節模型驗證車實驗路段將在秦皇島上路,巴鐵在常州的工廠已經在加班加點地生產實體車,到7月底8月初第一輛立體快巴模型驗證車就會與秦皇島市民見面。

當時巴鐵方明確表示:「生產製造技術沒有問題了」、「各路資本都在來的路上」。

但是,這還沒等到見面,就……

經過對過往相關資料的梳理,我們在去年5月25日、8月4日都曾撰文表示對巴鐵的質疑,包括其發明者的背景(發明者宋有洲被稱為「只有小學學歷的發明大王」,擁有近200項發明專利。據公開資料,除了立體快巴,宋有洲的發明還有:氣體禮賓花、智能自動泊車裝置、多功能防暴抓捕網、行人自動過街安全裝置等)、巴鐵技術、實際應用場景的局限,以及被巴鐵用來背書的《時代》評獎,也並非權威評獎只是當年編輯記者做的一次內容策劃。你可以回看這兩篇文章,體會一下這個專案。

更要命的是,巴鐵董事長白志明曾表示,這個專案將是國家PPP專案庫交通領域的PPP專案。而所謂PPP專案,指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一個由缺乏學術背景的發明者提出的完全理想化構想,要拿錢開始試驗了?

虎嗅的這兩篇質疑文章很快被巴鐵方面注意到,我們還曾收到過這樣的撤稿郵件:

184406186203.jpg
圖/ 虎嗅網

郵件附上了「巴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

營業執照顯示,巴鐵公司註冊資本為一個億,工程和技術研究與試驗發展、技術開發、技術推廣等:

185344457237.png
圖/ 虎嗅網

不知道突然人間蒸發的巴鐵製造方,去哪裡了呢?

本文授權轉載自:虎嗅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