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全球共有13座組裝工廠,擁有數百家零件供應商。來自世界各地的零件被運送到蘋果的各個工廠裡,經過組裝之後再銷往世界各地,這就是蘋果的全球化生產策略——其中,中國供應商的地位極其重要。
iPhone X發佈後,微博@中金線上發佈了一份關於iPhone X(256GB版本)的BOM成本清單,從清單的內容上看,iPhone X的物料成本高達412.75美元。
相較於iPhone 7(32GB版本)220美元的物料成本翻了近一倍,這也就難怪iPhone X起價高達999美元了。
iPhone X物料成本之所以大漲,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 蘋果向三星訂製的OLED全屏螢幕,成本價高達80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86%。
- 採用不銹鋼中框+雙面玻璃設計,這兩個外觀件成本高達53美元,同比上漲140%。
- 雙攝影鏡頭均支援光學防震,成本價為33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65%。
- 新增了全新的原深感鏡頭,各零件成本合計為25美元。
- 添加了無線充電接收器,晶片以及線圈等成本為6美元。
但凡是iPhone X著重升級的部分,都會在成本中明顯體現出來,其中不乏中國供應商的身影。
iPhone X的驚豔外觀,離不開這些中國供應商
安潔科技是iPhone X螢幕觸控層功能件的供應商之一,是一家從事各種特殊電子絕緣材料、緩衝材料等專業功能性材料的整體方案設計供應商,具體的產品包括絕緣片、絕緣紙、導電泡棉等,甚至還生產過Home鍵。
安潔科技市值約為300億元人民幣,其中蘋果是其最大的客戶,占了近50%的銷售額。此外,華碩、惠普、摩托羅拉等企業也是安潔科技的客戶之一。
目前安潔科技的主要廠房設置在蘇州,占地近60畝,廠房建築面積達38500平方公尺,擁有1,200名員工——不過,在蘋果供應商中,安潔科技的規模並不是最大的。
藍思科技可能是更為人所熟知的蘋果供應商,iPhone 8和iPhone X上的玻璃蓋板,正是由藍思科技供應的。採用全新設計的iPhone對玻璃蓋板的需求大大增加。
從2016年9月份以來,藍思科技的股價已經從22.84元人民幣上漲到了29.96元人民幣,市值接近800億元人民幣,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的身家約為100億美元,是科技圈最富有的女富豪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藍思科技不僅為蘋果、小米等手機廠商提供玻璃面板,同時還在積極開發新材料產品,包括精密陶瓷、藍寶石長晶等,小米MIX的陶瓷機身就是向藍思科技訂製的。
除了玻璃機身之外,不銹鋼中框也是iPhone X外觀上著重升級的部分,蘋果官網將其形容為「外科手術級不銹鋼」。
早在幾年前,中國手機製造商對於金屬中框的描述就已經五花八門,比如小米的「奧氏體304不銹鋼」、魅族的「航空鎂鋁合金」——不過,中國手機製造商大多是從金屬中框的名字上下功夫,但iPhone X上的「外科手術級不銹鋼」,卻是實實在在地強調金屬中框的品質。
給iPhone X代工不銹鋼中框的科森科技,是一家來自江蘇昆山的精密金屬加工服務商。主營金屬產品結構件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等業務,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數位3C、醫療器械、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從科森科技官網的產品展示裡,確實可以找到不少醫療器械的不銹鋼零件。
上市大半年以來,科森科技的股價從19.39元人民幣直升到41.79元人民幣,市值已經達到114.81億元人民幣。
iPhone X內在的尖端科技,背後是這些市值百億人民幣的中國公司
除卻外觀上的改變,iPhone X最具爭議的部分,莫過於螢幕中央的「劉海」了。在這一小塊區域裡,iPhone X集結了大量的感測器,借助紅外線鏡頭、泛光感應元件以及點陣投影機的共同運作,從而讓用戶能夠通過Face ID臉部解鎖。
但要讓Face ID順利解鎖,有一個小部件不可或缺——那就是紅外線鏡頭上的 IRCF(紅外截止濾光片)。將IRCF放置在CMOS或CCD前端,可以阻止部分紅色光和近紅外光進入到圖像感測器,從而達到修正光線的作用。
浙江水晶光電是iPhone X的IRCF供應商之一,除了IRCF,水晶光電的主要產品還有光學低通濾波器(OLPF),這兩類產品廣泛應用於數位相機、手機攝影鏡頭、半導體照明、微型投影機等領域。
近幾年來,隨著智慧手機拍照水準的提升,水晶光電的股價也水漲船高,在2012年時每股為9.78元人民幣,到了2017年9月份,每股股價已經達到了27元人民幣左右,公司市值為146億元人民幣。
跟水晶光電類似,歐菲光也是借著手機拍照的東風快速崛起。
2002年時,歐菲光就開始研發生產IRCF,後來又進軍觸控螢幕以及影像系統領域,不少千元機(人民幣)的雙攝系統都是採用了歐菲光的解決方案。此外,歐菲光在指紋辨識、OLED顯示螢幕等領域也都有相關的技術積累。在iPhone X的零件中,歐菲光主要負責提供鏡頭模組。
目前,歐菲光的市值高達488億元人民幣,近五年來,股價從3.28元人民幣漲到21元人民幣,翻了差不多7倍。
無線充電是iPhone 8和iPhone X新增的一大賣點,其中無線充電線圈模組由立訊精密、瀛通通訊、東山精密等多家中國供應商提供。這三家供應商當中,立訊精密是規模最大的企業,市值高達635億元人民幣。
立訊精密的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蓋各種連接器、聲學元件、天線、電源線等等產品。iPhone中的射頻天線、隨機配件等也有部分是由立訊精密代工生產。
立訊精密創辦人王來春曾經是富士康工廠在中國大陸的首批員工,在富士康打工十年之後自行創業,經過十多年的奮鬥,如今立訊精密已經是蘋果的核心供應商之一。
「蘋果概念股」:成也蘋果,敗也蘋果
iPhone誕生十年來,造就了不少像立訊精密、歐菲光這樣的供應鏈龍頭企業,這些市值數十億甚至數百億人民幣的蘋果供應商們,與蘋果同呼吸、共命運,正如蘋果官網所描述的那樣:
在全球範圍內,有數百萬人受雇於我們的各類供應商。我們所做的各項決定,都可能會對他們的生活和他們所在的社區,產生重要影響。
對「蘋果供應商」們來說,蘋果的頭銜是光環,也是鐐銬。
9月13日,iPhone X發表會一結束,蘋果供應商們的股價紛紛跳水,原因很簡單——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更新幅度有限,消費者購買欲望不強;而更新幅度較大的iPhone X受產能拖累,需要延遲到11月份出貨,可能要到2018年初產能才能跟上。
股民把證券市場上與蘋果相關的股票稱作「蘋果概念股」。iPhone到底賣得好不好,已經成為市場衡量蘋果供應商的重要指標。
市場調研機構Statista 曾選取了富士康、JDI等六家蘋果供應商進行分析,發現這六家廠商的年營收有近一半都來自蘋果,假如哪天蘋果選擇了其他的供應商,那麼這些公司的業績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實際上,蘋果也確實這麼做過。
2017年4月份,蘋果宣佈將自主研發圖形處理器,在未來15-24個月之後,會逐步降低對GPU供應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依賴。消息一出,Imagination Technologies股價立馬遭遇斷崖式下跌,至今也沒有恢復元氣。
台灣勝華科技曾經是蘋果最大的觸控螢幕供應商,經典的iPhone 4就是由勝華提供的觸控式螢幕。
但到了2012年,蘋果為了追求更纖薄的機身,更通透的顯示效果,在iPhone 5上選用了In-cell顯示技術——這時候,因為iPhone賺大錢的勝華科技還在想辦法增建廠房,擴大產能,殊不知已經大難臨頭。
最後,失去蘋果支持的勝華業績一落千丈。2014年,勝華科技裁員超過7,000人,卻仍然債臺高築,東莞廠區甚至遭到了討薪工人的圍堵;2016年底,勝華科技被藍思科技以12.2億元的價錢收購,此時勝華的廠區已經停產近兩年。
伴君如伴虎,如何處理好與iPhone的關係,是每一家蘋果供應商都面臨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富士康一直想擺脫蘋果「血汗工廠」的名號,不惜重金收購諾基亞、夏普,也要自建品牌的原因。
商場如戰場,無論是蘋果,還是蘋果背後無數的供應商,都必須在市場的鞭策下不斷地改進產品、開發技術,唯有如此才能一直受到用戶的熱捧——商業世界就是這樣,殘酷又美妙。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