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技術成熟再立法,就太慢了,」立委許毓仁今天(27日)表示,發展無人車應該從產業的角度來思考,政府可以用政策引導,讓業界願意投入更多資金跟研發。他打算在十月中旬提出自動駕駛車輛測試管理條例草案,希望暨美國、新加坡後,讓台灣也趕上國際趨勢。
許毓仁強調,新加坡去年已經讓無人計程車nuTonomy上路,今年也修法允許無人車上路實測;美國也在今年九月提出聯邦自動駕駛車輛政策,甚至英國、日本都決定盤點現行交通法規時,台灣其實有機會後發先至,創造新的生態系。
建議採申請制道路實測,讓無人車上街
而他的草案版本,最主要目的就是賦予無人車法律定位。針對不同的車輛類型、客車、小巴、巴士做出明確區分,並且建立共享資料庫,讓未來的地方政府、自動駕駛車業者能交換數據,加快機器學習腳步。
「封閉測試的確能蒐集很多資料,但只關在固定場域裡,跟迪士尼樂園差不了多少,」許毓仁建議,未來由交通部做為中央主管機關,地方仍回歸縣市政府執行,採申請制的開放測試,讓無人車有機會上道路實測。
曾和台北市、高雄市政府合作測試無人車,喜門史塔雷克總經理丁彥允也持相同看法。他期待台灣盡快有中央層級的測試場域,能在國外、本土業者打算讓無人車測試前,先在特定場所運行,「下大雨時Lidar(光學雷達)能不能作用」,得先過基本考驗。
許毓仁表示,雖然這個立法院會期要審預算,自動駕駛草案可能還不會被排審,但先提出想法,可以刺激交通部盡快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