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子代工大廠廣達旗下雲端公司雲達(QCT)在Google、Facebook等大型雲端資料中心市場的表現出色,同時在Uber、Spotify這類二級雲端服務商市場也正快速成長;但對於另一塊他們也積極想攻入的一般企業市場,目前則還沒有顯著進展。不過這樣的情形或許會在雲達找來四大跨國夥伴助陣後,出現變化。
由上而下攻雲端市場,服務力是大難關
從市場競爭、成長空間,還有利潤這幾個面向來看,從最上層的大型雲端資料中心逐步往次級市場進攻,是雲達必須要走的方向。只是由上而下發展未必會讓事情變得比較容易,反而還更添難度。
畢竟對Google這類有本事自己開規格、自己維運資料中心的企業來說,供應商的「品牌」知名度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對於缺乏同等技術、人力等條件的一般企業而言,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廣達資深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晴華不否認,到現在品牌對許多企業還是相當重要的一項考量。也不難理解,雲達的QCT品牌出現在市場上才不過幾年,想打入企業市場自然會有些吃力。
而這還不是雲達要面對的唯一挑戰。楊晴華坦言,雲達或許有能力應付50家超大型科技公司的需求,但若要打進財星兩千大企業,「我的服務沒辦法到位。」他解釋,今天當要把私有雲解決方案實際導入客戶端時,因為一般企業的IT能力不比雲端科技大廠,再加上各個公司的產業、型態各異,也就會在應用端、或是既有企業系統串接等多方面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恐怕讓雲達疲於奔命。
找跨國系統整合顧問服務夥伴補不足
但與其為此大量擴張服務團隊,找專業系統整合服務顧問公司合作互補,或許會是更好的選項。因此在雲達的Q.Synergy年度大會上,楊晴華正式宣布新增accenture、avanade、Tech Mahindra和KGPCo,共四家國際合作夥伴。
這四家公司除了都有全球布局,也各有擅長領域,如avanade其實是accenture和微軟的合資公司,自然也是推動以微軟平台為基礎的資料中心解決方案最好人選;另外Tech Mahindra 則是深耕電信領域多年,而電信市場也正是雲達接下來的一大經營重心。楊晴華表示,除了這四家,他們還會持續和其他潛在夥伴洽談,並表示這些夥伴都是生態圈的一份子。
其實對雲達來說,找合作夥伴解決的不只有服務廣度和深度的問題,同時也是一種擴大品牌通路經營和曝光的方式。當然,藉由夥伴提供服務,利潤是免不了要被分走一些的。
對於企業雲端市場成長目標,目前楊晴華還沒有明確答案,表示仍需要觀察一段時間。但不論如何,雲達這一路走來,在企業雲端市場下了不少工夫,勢必希望能看到這塊業務日漸茁壯,成為公司的新營收和獲利成長動能,不會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