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訂位、CRM到再行銷引擎都提供!香港新創Bookbook bot勇闖市場
從訂位、CRM到再行銷引擎都提供!香港新創Bookbook bot勇闖市場

對習慣使用即時通訊傳遞訊息而多過講電話的現代人來說,打電話到餐廳訂位還真麻煩,有沒有能隨時隨地傳個訊息給餐廳就能訂位的工具?

Bookbook bot 創辦人兼執行長 Ryan Cheng
雖然工作是業務,但本身是一個比較安靜的人,如非必要不太想跟陌生人講話。因此覺得如果跟餐廳傳訊息就可以訂位會很棒。

要讓不善與陌生人交談的你也順利點餐!

Bookbook bot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Ryan Cheng 及共同創辦人兼技術長 Wing Liu 都是香港人。選擇這個創業題目,是從他們自身的習慣與困擾出發。Ryan 及 Wing 都屬於較安靜的人,若非必要他們不會想跟陌生人說話,個性跟他們相同的人或許也會遇到相同困擾,因此他們思考,要如何能不必打電話溝通,卻仍能順利有效率地跟餐廳訂位呢?

他們想到的解決方案,便是透過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 IM 平台 Facebook Messenger 作為溝通媒介,開發具有 AI(人工智慧)技術 Chatbot 聊天機器人服務。

Ryan 表示,隨著 IM 成為使用者使用行動裝置時最頻繁及最長久的 App,科技巨頭各自搶造 bot 生態系,Facebook Messenger 便是其中一員。Bookbook bot 的誕生剛好乘著這波浪潮,希望打造出一支 Chatbot,讓不擅長與陌生人交談的人能輕鬆點餐,同時又能夠讓 Chatbot 成為餐廳經營者的經營利器。

餐廳管理者省時省事、顧客點餐輕鬆方便

餐廳管理者只要有設有餐廳粉絲專頁,並至 Bookbook bot 完成會員登錄,接著在系統中完成相關設定,如此一來餐廳粉絲專頁就擁有 24 小時隨時待命的 「訂位接線生」,根據預先的設定,Chatbot 會協助管理者解決制式化的訂位需求。

訂位顧客則可以在前往餐廳粉絲專頁,透過 Messenger 中的 Chatbot 完成訂位,成功訂位的資訊會按照日期時間,整合到餐廳訂位的介面裡,執行員工不須繁瑣操作便能一目瞭然的檢視訂位名單。

在預定用餐時間 2 小時前,Chatbot 會透過 Messenger 發送提醒,讓訂位者工作忙碌之餘能不忘聚餐行程。結束用餐後,更能透過 Chatbot 提供餐後評價,讓餐廳管理者可以根據回覆的資料進行服務調整,這樣一來除了讓餐廳的服務更加完善,也讓消費者更願意重複光顧。

如同其他開發聊天機器人的人工智慧服務新創在一開始會碰到的困境,也就是與業者既有訂位系統或CRM系統的不容易有效整合,以及還需要時間累積與學習資料,Bookbook bot 目前仍無法彈性應付突發狀況,包括實際到店顧客人數的變動、打電話訂位及 Chatbot 訂位無法整合;目前也尚無法處理客製化的需求,若顧客提出特殊要求,需再經由餐廳管理者人工判斷是否接受訂位。這使得餐廳管理者多半將 Bookbook bot 當作輔助工具,將 Bookbook bot 系統訂位訊息轉登在餐廳原有的系統。針對此,團隊表示將會加速開發改善,希望有朝一日能將這些問題都解決。

Chatbot 也能幫你做到 CRM 和再行銷

Bookbook bot 在 Facebook Messenger 的訂位功能及管理系統都屬於 基本版 功能,提供企業免費使用。若是有更大需求,則可以申辦 進階版 ,除了基本功能外,更額外提供客群分析及訂位表現報告。 專業版 則協助企業維持客戶關係管理,及透過挖掘數據和資料庫啟動再行銷引擎,藉由雙管齊下讓餐廳發展能更加順利。

香港、台灣大不同 創業除了無畏更多了無奈

問起 Ryan 為什麼選擇來台灣創業?他表示,對他來說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問題得面對,雖然自己是金融背景出身,但比起金融產業獲得成就,在科技領域所達到的成就更讓他開心。但是在香港發展歷史及各項原因影響下,金融產業似乎凌駕其他產業之上,要在香港發展科技產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比香港,台灣充滿優秀的技術人才、租金及相關成本又低廉,因此提到創業,他認為台灣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國家。但同時 Ryan 也指出台灣許多規範、制度與政策仍對外國人不友善,像是申請簽證的耗時與繁瑣,就會讓想進入台灣的外籍創業者或專業人才考慮再三。

目前 Bookbook bot 主攻英語系國家,並以 AI 技術做為基石,嘗試擴大合作夥伴及各種合作可能性。同時也透過現有客戶蒐集而來的資料,加強中文及廣東話的語意分析技術開發。下一步則計畫跟台灣商家進行合作,希望能一步一步打開各個市場及強化團隊基本技術。

Bookbook Bot_RYAN CHENG-右_Meet創業午餐會_2017-08-24_賀大新
Bookbook Bot 兩位共同創辦人Wing Liu (左)&Ryan Cheng(右)
圖/ 賀大新攝影

快問快答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選對伙伴,專注產品,建立內部系統

Q:就目前市場狀況,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

應該是對餐廳的了解吧。訂位對於客人來說很簡單,就只是日期時間人數而已。但對於餐廳,他們還要考慮如何安排座位,如何安排座位去提高翻桌率是一門課問,而我們在配合餐廳去滿足這個要求。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個人成長。要多看書,多了解自己不懂的東西。因此作為創業者,我自己就是我公司的天花板。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Bookbook Bot
成立時間:2015年6月15日
服務名稱:Bookbook Bot
上線日期:2017年3月17日
團隊人數:2人
官方網站FacebookBookbook Bot@MeetHub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
粉絲交流每月小聚Line@互動訂電子報發表專欄及新創資料庫

本文授權自《創業小聚》,作者:林維馨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用科技與創意改寫食農未來:好食好事加速器第八屆 Demo Day 登場
用科技與創意改寫食農未來:好食好事加速器第八屆 Demo Day 登場

在科技重塑萬物的時代,飲食與農業的創新也正悄然發酵。台灣唯一專注於食農科技創業輔導的「好食好事加速器」,將於10月30日舉辦第八屆Demo Day。活動將邀請13 家入選新創登台發表,聚焦食農科技、AI供應鏈和飲食創新三大面向,分享他們如何以科技、創意和永續理念,改寫食農產業的未來。現場亦同步規劃「未來食農展演區」,集結本屆共17 家新創團隊,展示最前沿的產品與服務,從飲食創新到食農產業的智慧應用,讓與會者一次看見未來食農的全景樣貌。

化身食農新創關鍵推手,創整體存活率95%佳蹟

好食好事加速器營運總監張正瑜指出,好食好事加速器自2018年啟動以來,至今已輔導 78 家食農新創團隊、累積總資本額達新台幣22.6億元,整體成長率達 114%,整體存活率達 92%。

好食好事3.jpg
圖/ 好食好事

這些成果不僅展現了台灣食農新創的韌性與潛力,更凸顯好食好事加速器在背後扮演的關鍵推手角色,透過系統化輔導、跨域資源鏈結與市場驗證,讓食農創業者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穩的步伐邁向成功。而因應食農產業的轉型趨勢與全球永續浪潮,今年加速器特別聚焦在以下兩大重點,一是運用科技和創新推動食農產業升級,二是加速飲食創新發展。

食農科技+AI供應鏈,以數位創新驅動食農產業升級

根據張正瑜的觀察,多數人對食農產業的想像皆停留在農作物生產階段,但這其實太過狹隘,「食農產業的真正範圍很廣,從『產地到餐桌』乃至『再循環』的整條供應鏈,都應該被納入其中,」張正瑜說,這當中包含生產、批發零售、物流、用餐場域、包裝材質的選用,甚至或廚餘與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等議題,這些都屬於食農產業的一環。

為了提升食農產業價值,今年入選團隊中,有許多聚焦於 AI、數位科技、永續再生等領域的新創,透過創新的解決方案去優化供應鏈各個節點,讓創新不只發生在農田,而能延伸至整個產業鏈。舉凡食農科技、AI 供應鏈等議題,其目的都是運用科技與創新思維推動食農產業升級。

其中,食農科技指的是,運用創新技術或數位科技改變傳統農作物的生長模式與管理方式,本屆入選團隊好食Agri Optech,便是以室內植物工廠為核心,自主開發高效植物照明技術與模組化系統,不僅大幅節省能源與水的耗用量,更能降低疏菜耗損量,與國際植物工廠解決方案相比,好食Agri Optech無論在價格或營運效能上都極具競爭力,如今更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的輔導與媒合,成功對接至連鎖早餐品牌,擴大產品通路與市場觸角。

好食股份.jpg
圖/ 好食好事

而AI供應鏈,則是運用人工智慧讓供應鏈更透明、暢通與高效。例如本次入選團隊——團薦科技開發出的AI零售選址平台,可以透過數據與 AI 模型分析人流熱點、預測未來3個月內的營收表現與展店成功率,協助企業找出最具潛力的展店地點。這項技術不僅提升選址決策的速度和精準度,也大幅優化展店流程與整體效率,同時在加速期間,透過業師牽線順利取得與大型連鎖手搖飲品牌合作的機會。

整合大拙匠人資源,加速推動飲食創新

至於本屆加速器的第二個特色——飲食創新,好食好事攜手新興食品品牌「大拙匠人」推出FMCG(快速消費品)加速項目,將具備台灣特色和在地風味的食品,結合新食材、新技術或新包裝,轉化成可在主流通路販售的商品,進一步走向更廣泛的國際市場。

舉例來說,本次入選團隊阿勇家餐飲,是一家擁有 60 年經驗的辦桌團隊,透過與大拙匠人合作開發新產品,使傳統的辦桌料理得以用全新的形式進入零售通路,從節慶餐桌延伸至日常家庭,甚至邁向海外市場,讓全球都能感受台灣獨有的辦桌文化。

另一家入選團隊日日好食,雖然與大拙匠人同樣主打麵類商品,但其強調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健康取向,與大拙匠人的主要產品鵝油拌麵,各具不同特色、形成互補,雙方在加速期間不僅共同探索合作開發新商品的可能性,大拙匠人更分享自身進軍大型通路的實戰經驗,協助新創掌握通路策略與進入國際市場的運作節奏。

日日好食.jpg
圖/ 好食好事

不只如此,日日好食也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的引薦,接受曾任直銷企業高階主管的業師輔導,進一步優化經營策略、提升銷售表現,並對接大型食品公司洽談合作機會,同時也與海外加速器建立連結,為進軍北美市場做好準備。

「我們想做的不只是產品創新,更是『台灣味』的文化傳承與品牌輸出。」張正瑜強調,把餐飲料理轉化成標準化商品,不僅能擴大銷售通路和市場,更能縮短備菜的人力和時間,成為解決餐飲業人力短缺的有效途徑。

從在地出發,鏈結全球:好食好事推動食農新創國際化

張正瑜認為,台灣食農技術和食品產業都具有很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新創團隊應該更具企圖心,在創業的第一天就放眼海外市場。正因如此,好食好事加速器不僅致力於培育在地新創,更積極推動國際鏈結,透過海外社群串聯日本、新加坡、印尼、北美等地的食農科技與創業生態圈,希望將台灣的新創力量推向全球舞台。

今年 5 月,加速器便帶領校友團隊前往日本參加 SusHi Tech Tokyo 2025(Susai Tech)展會,與日本當地的食農科技團隊與投資人交流;預計 11 月前往新加坡和印尼,透過新加坡知名的食農科技加速器 Innovate 360,接觸具潛力的投資與合作夥伴,並對接由印尼最大食品集團三林集團(Salim Group)成立的加速器 Innovation Factory,進一步串聯當地的大型零售與食品企業,為台灣食農新創開啟跨國合作與市場落地的新契機。

從在地創新到國際鏈結,好食好事加速器持續為台灣食農新創打造更廣闊的舞台。現在就報名 10 月 30 日第八屆 Demo Day,一同見證台灣食農創新的新篇章。

好食好事1.JPG
圖/ 好食好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