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導入工業4.0?勤業眾信:從小型投資著手
企業如何導入工業4.0?勤業眾信:從小型投資著手
2017.11.07 | 策略

「工業4.0不再是口號,而是真的影響到財報了。」勤業眾信(Deloitte)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7)日舉辦智慧製造國際論壇,以「台灣產業如何邁向智機化」為題,邀請台、日專家為企業提點方向,並歸納出工業4.0成功途徑,在於夢想要大、起步要輕和執行要快。

企業導入工業4.0,從小型投資入手

日本勤業眾信資料分析與大數據服務協理長谷川晃一表示,因為成功案例不足,導致工業4.0的投資報酬率難以界定;許多製造商不具備接受顛覆性新科技的能力,過度依賴IT供應商,加上員工排斥改變等,都是現階段邁入工業4.0最主要的障礙。

長谷川晃一建議,企業導入工業4.0或智慧製造,應從小規模的概念驗證(PoC)開始,因為主要流程涵蓋太大,可以先從邊線切入,聚焦一到兩種低投資、高報酬的策略,配合小型投資獲取短期利益,待出現成效、累積經驗後,再逐步擴大投資規模,制定長期計畫,並加強對員工行銷成功經驗。

根據中國勤業眾信調查,在智慧製造領域的領先者,每位員工的收入創造效率成長46%、利潤率成長12%,由此判斷,智慧製造已不是口號,而是貨真價實對財報產生影響。

台灣發展智慧製造優勢:低稅、人才、地緣位置

相較於中國大力推動「中國製造2025」,勤業眾信風險諮詢與智慧製造服務協理林茵薇表示,對台灣中小企業而言,理解智慧製造時,多半參考半導體產業的成功經驗,因而誤解智慧製造一定得投入大量研發成本和時間,或是得改變既有的生產流程,從此對智慧製造卻步。

她建議,傳統製造業可借鏡智慧製造的先鋒產業,例如汽車業、先進設備製造業和電商物流業等,並將智慧製造的重點放在智慧工廠、智慧生產和智慧物流三大區塊。

林茵薇強調,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有較低的稅率負擔、較多高等教育人才以及便利的地緣位置,中小企業發展智慧製造時,應並重管理策略與新科技的導入,可結合公司資深員工的知識和經驗,盡可能組成自己的數位團隊,在價值鏈中加入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進而優化與增進產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