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以製造代工為主的科技產業而言,全球第一大電子製造(EMS)廠商偉創力(Flextronics),究竟是敵人還是朋友?恐怕真的很難說。
向來低調的偉創力,三月中罕見地透過與媒體餐敘,對台灣廠商傳遞合作的訊息。「台灣廠商正逐漸從過去的小魚成長為大魚,偉創力希望扮演協助台灣廠商從池塘游向世界海洋的角色,」偉創力台灣總經理董國華指出。
偉創力去年下半年正式在台灣成立分公司,希望藉由EMS在全球各地設有生產據點的優勢,與台灣ODM或零組件廠商合作,利用偉創力的生產據點,進行全球佈局。
**鴻海對決偉創力
**
隨著這幾年鴻海快速壯大,讓偉創力經營壓力倍增。預估偉創力在三月底截止的年度營收約一六三至一六四億美元,與鴻海去年營收五千兩百億新台幣相仿,而今年鴻海營收更上看六千七百億。
偉創力的來台佈局,也讓人有在台「挖牆腳」的疑慮,去年外貿協會對偉創力招商,就曾意外引起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高分貝批評:「拿台灣納稅人的錢,去幫助台商的對手。」
**幫台商到世界蓋工廠
**
偉創力找台灣廠商合作的空間,應該是在資訊產品以外的領域。在主機板、筆記型電腦等資訊系統產品上,台灣的華碩、鴻海、廣達、仁寶已拿下全球超過六成的占有率,而且今年毛利率預估將下探到五%以下,產能過剩才是主要問題,合作的空間不大。
「逐漸起飛的數位家庭產品,正在考驗台灣廠商的全球佈局能力,」DisplaySearch台灣總監謝勤益指出。除了資訊產品進口免關稅外,科技商品在全球普遍面臨關稅壁壘,以LCD TV為例,進口到歐盟要課徵十四%的關稅,在組裝毛利有限下,勢必得要在當地生產以迴避關稅,而無法像資訊產品那樣,將製造產能轉往生產成本低廉的中國即可。
謝勤益分析,數位家庭的產品處於市場初步階段,尚未達到量產的經濟規模,對剛切入的廠商來說,貿然到東歐或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會員的墨西哥設工廠,現階段風險都過高,無論是台灣或是中國的廠商,都是利用EMS在各地的廠房組裝,以迴避高額關稅。
在過去資訊產業的發展中,台灣科技業與EMS大廠,玩了一場「零合競爭」,儘管台灣最後勝出,但現在也苦嘗產能過剩、毛利直直落的困境,偉創力也是看準台灣廠商對擴產的態度趨於保守,才來台尋找合作商機。不論最後是建立的朋友多或是樹立的敵人更多,都反應了科技產業詭異多變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