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一席話有感:談AI別再老和中國美國比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一席話有感:談AI別再老和中國美國比
2017.11.27 | 微軟

「談人工智慧發展,台灣千萬不要『妄自菲薄』。」洪小文強調。台灣微軟舉辦2017 Microsoft AI DAY,會後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特別與媒體見面,談談他對人工智慧領域的看法。

台灣鄰近中國,美國雖遠在太平洋另一端但台灣科技業與關係密切,加上中美國又是全球人工智慧強盛國家,業界愛和中美比較,比資金與技術比人才都天差地遠,加上台灣在軟體與行動網際網路領域,處於被中國BAT與美Google與Facebook等公司數位殖民狀態,產生「小巫遇見大巫」的落後自卑心理,對於台灣的AI未來發展失去信心。

但從洪小文與媒體的訪談來看,和中國與美國兩大強權比較人工智慧的發展沒有太大意義,反倒是快點找到台灣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定位,走自己的路還比較重要。

1.人工智慧的餅很大,台灣有機會雨露均霑

首先人工智慧的餅是很大的。「光是未來三年企業導入AI,增加的營收就高達1.2兆美元。」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說,而1.2兆還不算及相關半導體等硬體與演算法等軟體帶來的產值。而人工智慧本就不是一個產業,而是商業模式與技術的典範轉移,各行各業都有導入機會,未來會因人工智慧產生什麼樣的新商業模式還未知,也就是說,這個餅不僅大,還大到目前的市調報告都很難估計確切產值,人工智慧有機會帶來一種雨露均霑格局,而非強者完全寡占。

2.人工智慧典範轉移才剛開始,台灣起步還不算晚

另外一個層面,這場人工智慧典範轉移比賽才剛開始,但台灣現在起步還不算晚。雖然電影小說把人工智慧渲染的飛天遁地無所不能,但人工智慧發展博大精深,光是「弱」人工智慧領域目前就還有許多挑戰。

如孫基康所說,還有以下三點挑戰。
1.企業領導並未全面了解全面了解人工智慧的潛力和如何有效的運用。
2.現有的平台和工具還不足以支援廣大的自主開發趨勢。
3.數據資料相關的數據資料尚未完備,恐難以從中取得有用資訊等挑戰。

更別說是目前還無法(未來也不一定能)企及的「強」人工智慧領域。「AI要達到像科幻小說或是電影一樣的能力還有一段很長的道路,因為我們對於人類智慧的理解還是非常有限,更甭論要讓AI達到跟人類智慧一樣。」洪小文說。

3.加拿大的人口不會比台灣多多少,但許多傑出的人工智慧人才都和加拿大有淵源

而加拿大的人工智慧發展則是個很好的例證。「加拿大的人口不會比台灣多多少。但許多傑出的人工智慧人才都和加拿大有淵源。」洪小文特別強調。人口數量並不一定和人工智慧人才多寡與品質有關。

加拿大的人口雖然從1970年代的2100萬人成長到2016年的3600萬人,但在最新全球國家人口排名僅為38名,落在德國、南韓與英法等國之後,但加拿大人工智慧人才輩出,如深度學習鼻祖之稱的辛頓(Geoffrey Hinton)在多倫多大學任教,高級機器學習領域的本吉奧(Yoshua Bengio)任職於蒙特婁大學。從數據端來看,根據全球最大的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公布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2017年全球AI從業者約有90萬人,美國人才總數超過85萬位居第一,而加拿大則以八萬人排名第四,比中國的五萬人還多。

當然加拿大與人工智慧強國美國在文化與地理上具有接近性,可能因此帶來優勢,但在資訊交流快速,開源風氣鼎盛的現代,地理優勢的重要性不若以往明顯。若地理與文化接近美國真的是加拿大在人工智慧領域表現突出的原因,你也可以說,台灣接近人工智慧強國中國,一樣有華人文化與地理接近性優勢。

不過,在人工智慧發展的現實面台灣在資金技術人才面的確沒有太過樂觀條件,許多領域起步較為落後是事實,尤其現在各國競相爭逐人才,但洪小文點出,全球人才的「流動性」是台灣要更加注意的。破除島國思維,讓人才自然流動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台灣對於外來優秀白領人才應該要有更為開放的心胸,「身為島國的台灣,對人才的進出應該看做很自然的事。」

點醒:台灣政府有經費支持AI是好的..........但在軟體方面投入還是太少了

「台灣政府有經費支持AI是好的⋯⋯但在軟體方面投入還是太少了。」洪小文點醒。計算、數據與演算法是人工智慧三大發展關鍵,缺一不可。在計算領域,AI晶片更扮演重要角色。無人車、無人機到各式智慧聯網裝置,都面臨電力問題,低功耗又高效能的人工智慧晶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中國海思,美國Intel、Google與NVIDIA等公司莫不投入大量資源研發。AI晶片的確很重要,但光有強大的計算力卻沒有數據也是枉然。

「沒有數據沒有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不能獨立於數據之外。」洪小文強調。面對AI時代,各國都相繼端出政策牛肉支持AI發展,台灣由科技領軍,在5年內投入160億元打造AI王國等。半導體等計算領域中是台灣強項,過去30年來,積存了大量的Know-how、人才與資金投資,台灣很懂得利用硬體創造商業機會與營收,人工智慧硬體領域自然也不會缺席。但洪小文仍擔心,政府和企業太著重於AI硬體發展,忽略了軟體。「台灣一直以來還是忽略軟體。」

關鍵字: #微軟 #人工智慧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蔡司半導體製造科技(ZEISS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ZEISS SMT)一向低調但卻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花費30餘年時間投入研發,與全球最大的晶片微影設備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合作推進極紫外光微影(EUV)技術,協助台積電等客戶將電路微縮至奈米甚至埃米級的精細尺度,打造更小、更快、更省電的晶片,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從EUV微影光學系統開始,ZEISS以光罩檢測與驗證、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完善服務

「目前最令人振奮的進展是高數值孔徑EUV(High-NA-EUV)技術。」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表示,這項技術將幫助晶圓製造商邁向2奈米甚至埃米級製程,更好滿足人工智慧(AI)晶片等高效能應用需求。

蔡司半導體提供的服務不僅止於微影光學領域,隨著製程複雜度提升,蔡司因應客戶需求將產品服務範疇逐步擴展到光罩檢測、製程控制,以及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等跨領域解決方案,協助半導體客戶創新與持續產業變革。

ZEISS SMT
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分享蔡司半導體的最新產品技術進程。
圖/ ZEISS SMT

例如,蔡司半導體推出光罩檢測與驗證系統–AIMS® EUV–協助晶圓製造廠模擬EUV設備的真實運作條件,判斷光罩上有那些關鍵缺陷,缺陷修復後還可以協助驗證是否有修復成功,確保光罩品質,進而保障良率與降低生產成本。

隨著先進製程逼近物理極限,產業轉向先進封裝尋找新突破:無論是以3DIC進行堆疊、還是以Chiplet進行模組化設計,都讓晶片可以在效能與能耗之間找到新平衡。蔡司看準這波趨勢,不僅提供異質整合相關設備,更將其在醫療影像、顯微鏡等領域累積的技術力,延伸到半導體檢測,讓解決方案更具差異化,也能快速回應市場變化。

化180年經驗為創新基礎,以數位化驅動持續創新

蔡司半導體為什麼能成為艾司摩爾EUV與High-NA-EUV微影設備的光學系統獨家供應商?答案來自近180年的技術底蘊與持續創新的企業文化。

「近180年的累積,讓我們能挑戰極端工藝,例如打造原子級平整度的EUV鏡面。」Thomas Stammler進一步解釋,蔡司半導體不僅傳承傳統光學工藝,也擅於跨域創新,將演算法應用於光學設計、利用AI提升檢測精度,並透過數據串聯製程控制。

事實上,蔡司半導體早在許多年前就將數位化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與產品服務等環節,持續優化核心競爭力。舉例來說,為了讓EUV設備鏡面達到原子等級的平整度,蔡司半導體在設計階段便透過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模擬、修正與驗證,確保鏡面平整度符合預期;此外,也將人工智慧與數位化科技應用在光罩檢測、修復、量測,確保產品功能有利於客戶發現與修復缺陷、進而提升良率等。

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鏈結供應鏈資源與力量成就共好

「我們的數位化應用不僅是單純的優化產品,而是支持客戶共同研發,解決真正的營運痛點。」Thomas Stammler進一步指出,台灣半導體客戶具備技術領先地位,需要在地團隊與客戶進行定期且密切的互動溝通以確保創新模式與客戶需求一致。「我們有很多前瞻技術測試與驗證都是從台灣開始,這也是我們會持續加碼台灣投資的原因之一。」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面帶微笑地解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具關鍵地位,台灣團隊的角色不僅僅是銷售與售服,更參與研發與應用工程,鏈結全球資源,快速回應客戶問題,同時,確保技術解決方案與客戶需求一致。」

ZEISS SMT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表示,蔡司半導體的全球在地組織架構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回應客戶與市場需求。
圖/ ZEISS SMT

這份承諾,不僅是技術合作,亦體現在人才培育。為了讓在地團隊與德國總部保持同步,蔡司半導體建立跨國人才交流機制:不只是派台灣工程師到德國進行長期訓練,也讓德國專家定期來台灣與團隊共事,形成雙向交流的人才循環。「透過雙向交流模式,台灣工程師能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技術脈動,同時把在地客戶需求回饋給德國研發團隊,加速解決方案的落地。」范雅亮如是說道。

為了向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傳遞:蔡司半導體全面布局「前段製程到後段封裝」並提供相應產品服務,於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期間,以論壇跟專家座談等多元形式與台灣生態圈互動,以全球資源、在地合作的方式,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一同前行。

展望未來,蔡司半導體不僅會持續投入技術創新,也會從各個面向深化與台灣的連結,協助客戶持續突破極限,邁向卓越成長。

更多資訊歡迎官網了解:蔡司半導體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