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只響應行銷,但Intel可以創造行銷!
別人只響應行銷,但Intel可以創造行銷!
2005.04.01 | 科技

英特爾建立了個人電腦產業標準,讓台灣廠商得以在世界舞台競爭,成為全球最重要的PC供應商,並不斷追求突破和挑戰的機會,我認為這是英特爾對台灣產業最大的影響。華碩在和英特爾合作的過程中,也看見英特爾的許多管理方式,足以讓我們借鏡。其中包括了一套嚴謹的商業進程(business process),讓這家來自矽谷的科技公司不但能夠高速成長,而且還能走得相當穩健,不斷領先推出市場需要的產品。

**正派經營和商業互動的啟示

**
我認為華碩受益最多的兩大關鍵就是「正派經營」,和提供全球客戶公平的「商業互動」(business interaction)。
所謂「正派」,簡單的說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像華碩一直很積極和英特爾合作,利用我們在電子產品設計上的技術,讓主機板功能發揮極致,避開可能的電磁干擾;另一方面,我們這幾年也開始往機械部分去加強,讓產品整體性更穩定,這就是所謂的「有所為」。但是如果產品做得不夠完美,我們也一定嚴格把關,寧可延遲上市日期,也不願貿然推給客戶,這是「有所不為」,才能讓顧客滿意。所以如果真的要說華碩和英特爾有什麼相似點的話,我認為就是注重「品質」和「顧客滿意度」。
其實品質和顧客滿意度,就是研發製造和售後服務整個流程細節的環環相扣。科技產品的使用者通常要求很高,產品的品質要符合「功能」和「好用」等特點,像華碩的顯示卡,在玩網路遊戲時可以同時開八個小視窗,不但可以看到玩家對手,還可以即時交談,這種獨門功夫,讓消費者的潛在需求不斷被滿足。

**不懂行銷,好產品也變呆料

**
顧客就是想要更好的東西,像消費者去選購電腦,就一定會買最便宜的產品嗎?答案恐怕未必,而是找尋價格和功能都能兼顧的產品,所以要談「市場」、要談「行銷」之前,一定要「崇本務實」。像英特爾經營品牌的能力,也是台灣廠商現在最想學習的對象,我從和英特爾的合作中,觀察到他們掌握了「實質面」,也就是「品質好」和「規格實在」,再搭配強勢的促銷,建立了「Intel Inside」和「Centrino」(迅馳)的氣勢。
好的產品,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要能掌握趨勢、引領潮流。如果「賣點」和「買點」不一樣,那就是閉門造車,再好的產品也會變成呆料。以現今的競爭環境來說,重要的不是「響應行銷」,而是「創造行銷」。要能做到這一點,企業一定要有遠見、有效率,所以產業界人士常提到英特爾創辦人之一安迪.葛洛夫的名言:「唯偏執者長存」,即表示英特爾很早就看到了資訊產業的變動激烈,就像在波濤洶湧中逆水行舟,「不但要work smart,還要work hard」,只有全心投入,才能在產業中競爭。
能在全球變化快速的科技產業屹立不搖數十年,証明英特爾是一家高效率、高產出的企業,也說明了「高績效的管理」對科技產業非常重要,這是英特爾對台灣科技公司最重要的影響之一。

**學會找到高效率的最短路徑

**
像英特爾最著名的「建設性衝突」,就是這種經營哲學下的重要管理工具,照理來說,「兩點間的直線是最短的距離」,不過這也要看當事人能不能接納不同意見。所以我認為要在東方企業中採用英特爾的管理模式,要考慮背景和對象,「事在人為」,能做到高績效管理的關鍵,在於領導者做到「目標明確」、「選對人、做對事」、「懂得授權」。
像英特爾這麼大的企業,還可以保持這麼強的戰鬥力,也給我們台灣企業很大的啟發,那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也就是同時兼顧「Vision & Execution」(願景和執行)。華碩業務部門有一千多位同仁,我們在產品開發以及市場行銷上詳列了數十個檢驗的指標(KPI),這些不厭其煩的作法,都是為了要確定了解客戶的每一個問題,也幫助我們的客戶,去了解客戶的客戶有沒有什麼問題。設身處地從客戶的需求出發,貫徹每一環節。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從未來看現在、從別人看自己的問題,往往有不同的答案。所以我常勉勵年輕的幹部,要在科技行業有所表現、成為領導人物,一定要「內功、外功」兼修,所謂「外功」就是專業技能,所謂「內功」就是品德、態度、觀念。像是觀念,就包括了宏觀、微觀、客觀和達觀。也唯有更健全的觀念,才能讓自己在變化快速的產業中思考的更全面,也更有深度。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