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開FB最常看到的新聞是美國減稅及台灣勞基法修改,一堆人抗議靜坐遊行,主要抗議的點是一樣的,就是勞方覺得自己委屈了。
但是我想問的各位打工仔們,你算過自己的成本,競爭對手的報價,還有你幫公司創造的價值在哪個區間嗎?
最近參與了某家公司的員工大會。參加過美中台企業員工大會的我,對於集體健康操式的精神喊話與一起共舞習以為常,但讓我訝異的是,該公司最高經理人竟巨細靡遺公布營收毛利、每個人實際業績與可能拿到的獎金,我好奇,為什麼之前沒看別人做過?這是個直接且會產生正向循環的公開鼓勵。
原來,外商規定不能泄漏自己的也不能打聽別人的薪水,但作為公司,公開營運與員工表現,對員工絕對是好事,因為員工可以知道自己貢獻了多少?知道哪些同事表現好並跟學習仿效?
那對誰來說是壞事?對股東來說是壞事吧!如果是千人以內的公司,員工知道了毛利狀況,知道了大家的薪水,知道自己貢獻多少,覺得拿少的員工會去爭取,覺得拿多了的員工會不說話。
一直抱怨被慣老闆欺負的台灣員工們,為何不發起企業財務狀況透明化運動,就可以知道哪些企業願意與員工分享成果?哪些企業股東賺飽飽?
而看到這篇文章的企業老闆也別擔心,如果你的薪資是產業水平以上,更應公開,因為不公開公司裡的優秀員工會來應聘。
老闆可能怕員工知道後會需索無度,我相信不會,因為商業最怕的就是競爭,職缺就這麼多,優秀的員工來了,價格會趨近供需兩方平衡,不會無止盡增加。
而台灣30歲至40歲遇到升職瓶頸的高階經理人們更要這麼做,因為夥伴們有錢你才會有錢,而且再也不用擔心留了好員工卻加不了薪,而台灣政府提高基層員工薪水的想法也直接完成了,說而言不如起而行,不如現在就開始吧!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