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特幣暴漲暴跌的消息時有所聞,總使投資風險甚高,仍讓全世界的掏金客為之瘋狂。因其點對點交易的性質導致銀行體系不存在,現今唯一的委外保管為交易所。然而去年 9 月,中國營運最久的比特幣交易所「比特幣中國(BTCC)」宣佈關閉,加上現有交易所大多欠缺監管,間接指出交易所的高風險。要妥善保管自己的比特幣,還是自己準備一個錢包比較妥當。
比特幣錢包主要在四種平台運行,包括手機、PC、硬體、網站錢包(Mobile、Desktop、Hardware、Web)。網站錢包須將比特幣託管給他人,大多不建議採用。而手機錢包只須下載 APP 即可使用,適合入門的新手;PC 則可以處理完整的區塊鏈,若要安全至上,硬體錢包則是最合適的選擇。
Trezor 號稱世上第一個比特幣硬體錢包,誕生於 2014 年,具備儲存個人金鑰,收發比特幣的功能。使用時需 USB 線將 Trezor 與電腦或平板設備連接,並設定 pin 碼,往後任何交易前都需先輸入該碼,加上該錢包並無上網功能,不論駭客抑或小偷無法偷走比特幣;即使連到有病毒的電腦,裡頭的電子貨幣也能受到保護。若不幸錢包弄丟或毀損,只要建立恢復密碼(Recovery Seed),仍可取回裡頭的比特幣及交易紀錄。
時至 2017 年,團隊進一步推出新款的 Trezor T,外形延續小巧輕便的設計,尺寸 64x 39x 10 mm,使用 USB-C 端口,還具備一個 240 x 240 像素的 RGB 液晶顯示器。此外還新增了 microSD 卡槽,能用於數據加密。隨近年虛擬貨幣大爆發的影響, Trezor T 更支援多達八種貨幣的存取。
Trezor 最初曾於 2013 年參與 Kickstarter 募資活動,卻因溝通上的問題而放棄,轉而向 Reddit 及其他社群尋求資金來源。新一代 Trezor T 早鳥價格為 139 英鎊(包含運費,約 5,552 新台幣),目前 3000 筆訂單已於官網全數預購完畢,並預計在 2018 年 1 月出貨。近期收到的朋友趕緊來留言分享使用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