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Secret Weapon-北京亞洲研究院
微軟Secret Weapon-北京亞洲研究院
2005.01.01 | 科技

五年前,三十二歲的沈向洋千里迢迢從微軟西雅圖總部的研究單位返回中國,準備加入剛剛成立的微軟中國研究院。當時力邀他到北京共襄盛舉的第一任院長李開復,是他在美國卡耐基美隆大學的學長,而首席科學家張亞勤是他的老友,「那時興奮的不得了,有種要幹大事的感覺,」沈向洋說,李開復與他描繪了研究院未來的遠景,要在中國進行世界一流的研發工作,預計在五年內可以雇用一百個研究人員,「當時把整層辦公室要租下來,我還在想會不會太大了一點。」
他們估計錯了。到二○○四年,位於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已經有超過一百七十位研究人員,除了徵召海外的華人研究精英加入、延攬中國本地的碩、博士研究生,更向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招手。這個研究院的第一任首席科學家張亞勤,是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史上最年輕的院士,而曾經在IBM擔任資深研發工作、被稱為超級電腦「深藍(Deep Blue)之父」的許峰雄,則在去年4月加盟這裡,擔任平台研究中心的主任。今年8月,XX大廠SGI公司的創辦人兼前任技術長艾克里(Kurt Akeley)也在邀請下加入亞洲研究院,擔任高級研究員,「我們要找全世界最好的人來,」在今年剛接任研究院院長的沈向洋態度謙和,但語氣篤定,「要在這裡做出改變世界的技術。」

**享受與大眾分享的成就感

**
在這五年之間,已經有超過一百多項的技術從北京轉移到全世界──微軟各式各樣的產品當中,從自然語音辨識、虛擬實境、多媒體資訊分析、數位墨水到泛亞洲語系的資訊搜尋系統,微軟的亞洲研究院已經建立起顯赫的聲望,在微軟的三大研究單位中位居第二,僅次於美國瑞德蒙總部。沈向洋和他的兩位前任領導人李開復、張亞勤一樣,深信優秀的研究成果來自優秀的研究人員:把資深的人請來,帶起一個團隊,然後繼續發展。
在加入微軟之前,負責圖形技術研究的郭百寧博士是英特爾矽谷總部的研究員,從細緻逼真的湖光水影,到用軟體模擬的真人臉孔,郭百寧如今和十多位研究人員一起,用扎實的研發成果讓微軟成為這個領域最知名的公司,成為微軟數位娛樂、多媒體製作與Xbox遊戲機的重要基石,「線上遊戲的主角面孔,未來可以用你自己的數位相片合成,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郭百寧看起來不像是一個會在電視機前打遊戲機的人,但他和同事沈向洋一樣,都習慣用微軟的MSN Messenger,兩人也都是圖形學方面的資深研究員。沈向洋最近剛把他的一個研究成果轉化為微軟的產品,那是微軟日本推出的「Cartoon Wizard」,這項軟體讓使用者能把自己的相片自動轉為卡通圖案,這在青少年普遍熱愛漫畫的日本造成轟動,也將成為未來MSN Messenger的加值功能,「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讓幾億人使用,那種成就感是寫論文比不上的,」沈向洋說。

**落實天馬行空的各種想法

**
曾經讓電腦打敗西洋棋棋王的許峰雄,說起話來並不像他的名字那樣驚天動地,他的朋友不叫他的英文縮寫「F.H.」,卻喊他「C.B.」—這是他的綽號瘋鳥(Crazy Bird)。許峰雄在微軟做的不再是大型電腦的複雜運算了,讓他興致勃勃的是各種各樣的未來運算平台,從戴在眼鏡上的無線數位錄影機到立體投影螢幕,這些現在都還不是廣義的電腦,但未來卻可能在嵌入晶片與儲存設備後,成為微軟作業系統可以著力的產品。
「我的工作是幫微軟構思未來的平台,會有哪些硬體使用他們的產品,這需要想像力,」許峰雄說,只要想的到,雖然是軟體公司,但微軟其實有主導硬體架構的機會,而在中國做相關研究計畫的好處,就是可以把一些紙上談兵的天馬行空想法,嘗試變成可零件化的產品規格,進行各種實驗,「我喜歡想一些從沒有人想過的東西,這很好玩,」他笑著說。台大畢業、在卡耐基美隆大學獲得博士的許峰雄認為,亞洲未來將主導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發展,以後一定會有某些微軟產品,選擇先在中國上市,「中國會有自己的需求,微軟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沈向洋同意,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成果,卻不僅僅只是在做中國或亞洲的專屬研究:微軟全球每年投資六十八億美元在研發上,亞洲研究院不只是微軟在美國以外最重要的智庫,更是微軟多種未來技術的開發重鎮,亞洲研究院有七五%的研發成果,是直接貢獻給全球性的產品使用,只有二五%是針對亞洲當地的特殊應用。「我們不是做產品,但卻是做未來五到十年之間,微軟每個重點產品中的核心技術元件,」沈向洋的辦公室裡有兩大張組織圖,一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黨政組織表,上面有各個單位領導的詳細資料,另一張則是微軟密密麻麻的組織架構表,「這是微軟的黨政組織表,」沈向洋笑著說,他的任務是提供研發人員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環境,並且爭取微軟總部的擴大支援,尋找跟不同事業部門合作的機會。

**微軟研發繼續在中國壯大

**
微軟確實繼續加碼在中國的研發規模。在二○○三年年底,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之外,宣布成立微軟「亞洲工程院」,針對亞洲用戶的特殊需求開發並改善微軟的相關產品,與進行基礎研究的亞洲研究院進行功能區隔;而工程院的首任院長,正是曾經擔任研究院副院長的張宏江博士,副院長則是在自然語言與電腦語音領域的專家張益肇。這是微軟在中國研發工作的進一步深根,也代表比爾蓋茲對中國人才的重視。
沈向洋跟他的夥伴意料不到的事情還很多。五年前,剛剛來到位於中關村的研究院,由於交通不便,李開復安慰他等北四環(環繞北京的高架快速道路)蓋好後,從市區到這裡的交通就會順暢多了,「現在都蓋到六環了,速度太快了,快到超乎我們的想像………」而在五年後,他或許會懊悔,為什麼當初沒把整棟大樓都租下來,或者應該自己蓋一棟才是,空間才不會不夠用──為什麼不呢?這裡是中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