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同時又精通化學、核能和藝術,還曾經參與過NASA第一個太空站計畫,但因為始終放不下心中對音樂的熱愛,知名工程師勾哈.岡瑟(Godehard Guenther)在太空任務完成後,先後創辦了Analog Digital Systems(a/d/s/)和Soundmattes兩家音響公司,成為音響界的傳奇人物。而這位生於德國,在美國創業的音響界先驅,是在亞洲遇見了未來的接班人余南儀。
如果說岡瑟的天賦、追求完美的性格,以及對產業帶來的開創性可以被比喻為音響界的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那余南儀就像那個過去為蘋果管理供應鏈,而今接班守護並持續壯大蘋果的提姆.庫克(Tim Cook)。岡瑟的創意和堅持如果少了余南儀協助落實,或許Soundmatters不會走到今天。事實上,最初也正是供應鏈問題讓兩人在20年前意外地相遇、相知。
走遍全世界,岡瑟意外結識未來的接班人
余南儀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從小就開始學習音樂,也熱愛音樂。然而基於現實考量,大學時她選擇攻讀電子工程,但也很幸運地在畢業後找到一份能夠結合興趣與專長的工作,進入音響公司,並因緣際會很早接觸到先進儀器測量技術。也因為這樣的專業背景,當時準備要申請上市的台灣音響公司東亞科技找上了她,希望借重余南儀的專業,協助他們製作公司上市用的資料光碟。簡單來說,余南儀的任務就是要拜訪東亞在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而岡瑟正是拜訪名單中的其中一人。
談起這段經歷,即便已經20多年過去,余南儀還是忍不住覺得好氣又好笑,「在我要採訪他的行程裡面,我要到匈牙利、日本、英國、美國,還有中國大陸,我每到一個地方就是碰不到他。」她說:「我到美國,他人在日本,我到日本,他人到了馬來西亞,他就是不在乎妳怎麼跟他約。」而最後當余南儀來到馬來西亞,已經準備放棄與他見面的時候,岡瑟卻意外現身了。
只是即便見到面了,岡瑟還是絲毫不理會余南儀約訪的目的。「他完全不理我,就拉著我說:『來來來,來聽我的喇叭。』」後來當岡瑟問她:「你覺得得這喇叭聲音好不好?」已經一肚子氣的余南儀也忍不住豁了出去,毫不掩飾地說出真心話:「我說你這麼好的技術,你這麼重要的工程師,怎麼做出來喇叭聲音不好聽呢?」原本以為要得罪人了,沒想到這才意外抓住岡瑟的注意力,對她說:「只有你說的是實話。」
余南儀後來才知道,岡瑟當時展示的喇叭其實不是他原來的設計,而是合作工廠為了降低成本,擅自將磁鐵磁軌結構裡面偷掉了一個磁鐵。然而在遇見余南儀之前,幾乎每個人給岡瑟的回應都是「差不多」。這是為什麼當終於有人指正出喇叭的問題時,讓他感到又驚又喜。
有趣的是,兩人當下竟也就忘我地談論起音樂和音響,把最初約訪的目的全部拋諸腦後。「我其實沒有完成採訪工作,完全沒有。」她表示當時是離開後,才想起來要再打電話給岡瑟補上應該訪問的問題。「那是一個蠻難忘的意外。」她說,後來兩人幾次相約在台灣碰面,岡瑟也主動對余南儀提出邀約,希望她能加入Soundmatters。
因為早在創辦Soundmatters之前,岡瑟博學的背景,在NASA的經歷,以及創辦車用及家用音響公司Analog Digital Systems(a/d/s/)的成績,在音響業界早已盛名遠播,被視為Hi-Fi音響的先驅,之於余南儀也可以說是如偶像一般的存在。再加上兩人都熱愛音樂、同樣具備牡羊座勇敢、冒險、總是有一堆點子的相近特質,二話不說,她答應了這個與天才共事的機會,擔綱起Soundmatters亞洲供應鏈管理和材料開發兩大重任。
「我就是太欣賞他了,人真的一輩子很難碰到一個好老闆、一個好朋友、一個你可以學習的終身的對象。」如今當余南儀談起她口中的「Dr. Guenther」,眼睛裡還是會散發出崇拜的光芒。
岡瑟不顧一切追求創新,讓余南儀既驕傲卻也辛苦
不過她不否認,雖然兩人有共同的興趣,相近的個性,相處融洽,同時岡瑟對她也扮演著亦師亦友,甚至是有如父親一般的角色,但爭執卻也是少不了的。她說:「我也很多時候會受不了他。」
其實對余南儀來說,兩人在工作上最常遇到的衝突是來自岡瑟總是不顧一切追求創新、追求完美的堅持,事實上這也是岡瑟從NASA帶進來的企業文化之一:沒有預算限制。只是相對於NASA的資源不虞匱乏,毫無預算限制的研發投資卻完全不符合一般企業經營法則,更別說Soundmatters一直維持很精實的規模,不過是一家資本額100萬美元的中小企業。
但岡瑟不管這麼多,余南儀說,「對他來說,他的習慣就是要把東西做到好,他要找到最好的東西,做到比別人更多,很多很多的世界第一。」實際上也是因為這樣的堅持,他們才能成為全球第一個做出牆壁型喇叭設計、第一個高傳真電視喇叭設計等,如余南儀所說的,「基本上Soundmatters一直在推全世界第一。」而認識Soundmatters的人一定也都會對他們能讓一台小小的可攜式喇叭發出Hi-Fi音響的高音質感到印象深刻。
余南儀記得岡瑟曾經說過:「如果你有五隻厚厚笨笨重重的箱子(音響),為什麼不乾脆插五朵花還比較美一點?」讓音響變得更簡單且音質更好,正是他當年創立Soundmatters的宗旨。而一直到臨終前岡瑟都還不忘叮囑:「你要慢慢地等,我們可能再等20年,可以把喇叭做成像一張紙。」
余南儀表示,Soundmatters不斷向極限挑戰,「我們很多專利其實是等在前面的,我們都把專利設計好了,我就在等你材料科技到那個程度的時候,我可以把他帶進來,這也是我興奮的地方,我覺得這個事業可以一直往下運作。」實際上,市面上看到的Soundmatters產品,可能都是已經醞釀長達4年、5年,甚至是10年以上的心血結晶。
這也是為什麼余南儀的心裡其實經常感到很矛盾,畢竟從財務面、現實面來看,每筆投資都需要錢,需要時間。她說:「我可以等十年,可是公司可不可以等十年?」只是當她看到這些具有未來性、突破性的先進技術時,心理卻也和岡瑟一樣無比興奮,而且帶有一股要改變世界的使命感。更別說每次當看到研發成果真正落實時,那股油然而生的驕傲,更是讓所有的辛苦一下都值得了。這是為什麼她會形容,和岡瑟一起工作其實是一段又欣慰、又辛苦的日子。
堅持創新,岡瑟挑戰技術也挑戰生命的極限
而一直到岡瑟於2014年過世之前,一刻都未曾放下對研發的堅持,甚至在別人都認為應該要收斂的時候,他反而還更積極買地、買機器。余南儀表示,她們幾乎把每次賺進來的獲利,都投入了更新的技術研發。
特別讓余南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們在研究喇叭的震模,一直無法突破鋁金屬的物理限制,「他(指岡瑟)就跟我講,去找吧,我們去找一個比鋁(密度)大27倍的材料。」後來他們找到了碳纖維,卻也發現這個材料非常難控制,特別是如果要做成震模,就必須做到0.2mm,如髮絲一般的薄膜。但岡瑟二話不說就買了一台比一般塑膠射出機台價格高8倍,要價800萬元的設備。
因為當時岡瑟發現自己已經是胃癌末期,「他跟我講說:我一定要把機器買下來,否則永遠不會有人把這個做出來。」余南儀也坦言,如果當時岡瑟沒有親自做出這項決定,她之後確實未必有勇氣做這麼高資本的投入。實際上,至今他們仍在努力克服這項開發的困難,而且即便成功了,未來真的要量產,可能還得再添購10台、20台,對財務是不小的壓力,這筆投資更不知何時才能得到回報。
而這再再都突顯出岡瑟對創新突破的決心。余南儀表示,即便是在得知罹癌後進行化療,岡瑟仍不願意放棄生命的每一分一秒。直至離世前的最後一年,很多時候余南儀都是在醫院的診療室外等他,「基本上他化療完就立刻出差。你知道化療要休息三天,他沒有那回事,針拔掉就去搭飛機了。」
既是知音也是守護公司的大將,余南儀從傳奇手中接棒
這樣的堅持不僅讓岡瑟自己吃足苦頭,其實也曾幾度讓公司陷入危機。所幸,Soundmatters幾次開創性的成果都能及時得到市場肯定,加上與OEM夥伴如羅技、Jawbone、IGT等的合作,多次成功創造佳績,再加上專利技術的保護與收入,可以說余南儀採取的三隻腳策略讓Soundmatters安然度過了20個年頭。
而余南儀也特別提到,在發展自有品牌之外,如果沒有這些OEM客戶負責行銷工作,Soundmatters就不可能專注在技術和研發的同時,又能創造出龐大的市場銷量;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富士康、正崴、緯創這些公司的支持,以Soundmatters的規模恐怕也無法承擔得起單月上百萬台喇叭產能所需要的供應鏈和金流。
因為余南儀在公司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而且擁有MBA學位的他,一直以來和岡瑟總是可以就工程、藝術等諸多話題無所不談,再加上長達20年來並肩作戰累積的信任,岡瑟其實很早就認定余南儀是他的接班人。而當余南儀在2014年真正接下這個棒子之後,也才更深刻體會到,「在他(指岡瑟)的後面真的好幸福。」
如今當她有了新點子或是遇到困難時,再也找不到那個如師如父的諮詢對象,只能自己下決定,並且為每一個決策負責。事實上,在岡瑟離開後很長一段時間後,她都還經常忍不住問自己「如果是岡瑟會怎麼做?」不斷去回憶過去在工作上,岡瑟曾經給過的提醒。「現在回想起來,有他的工作樂趣多了很多。」余南儀感慨地說:「失去他真的是一種生氣的感覺。」
繼承岡瑟遺志的同時,她也在學習接受階段性完美
而對於Soundmatters的未來,首要任務自然是要完成岡瑟未竟的工作,她說:「過去從來都不知道,我們還有這麼多事情要做。」同時她也還是會堅持著「從不做別人有,所以我們要有」的事情,將會持續尋求音響發展的突破,而且不只是技術面,也包括應用面。如她提到,在岡瑟生命最後的那段時間裡,她意外發現了頻率與疼痛之間的關係,也在思考如何能讓「頻率」結合醫療,有更多作為。
不過余南儀直言,相對於過去岡瑟的不顧一切,現在的她正在學習收斂,學習接受階段性的完美。但對她來說永遠不會變的是,永遠期待聽到更多人因為Soundmatters的努力而重新愛上音樂。
余南儀小檔案
出生:1964年
現職:Soundmatters執行長
經歷:Erixon Technology創辦人;SOMA Acoustic創辦人
學歷:Tulan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 MBA degree
NTUT (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 EE Bache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