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來往中國的商業人士一定會對他們的無現金的支付感到不可思議,從樓下賣早餐的店家,到過年過節的紅包發放,甚至是薪水、社會保險的繳納,都可以透過便利的支付系統,像是微信支付或是支付寶等等,讓現金逐漸不再具備必要性。
科技的進步大大的改變了支付的方式,網際網路的出現,讓線上支付紅極一時;RFID讓信用卡發行組織可以透過非接觸性方式付款(如Visa PayWave、Master的PayPass等等);行動設備的盛行,則為行動支付的發展提供充沛能量,透過QR Code,再加上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讓蘋果等非傳統金融服務的公司,也能透過虛擬卡片加入戰局。最重要的是,大家生活離不開的社交通訊軟體,也是未來行動支付的可能性之一,未來匯錢和支付,也許會像收發訊息一樣簡單快速。
付款、拆帳、社交一次滿足|Venmo
創立於2009年的Venmo,現在是線上付款巨擘PayPal的全資子公司。Venmo能讓使用者從彼此的帳號轉帳給對方,不須透過銀行、免手續費,在美國尤其受到千禧世代的喜愛。Venmo最受到歡迎的功能即是,可以讓使用者輕鬆的分帳,不需要一一計算每人需要給哪個人錢,或是需要找錢給其他人。也因此,面對時下流行的出租車共乘(如Uber)、住家空間分享(如Airbnb)等等共享經濟,更容易把帳單分開支付。和其他付款軟體最大的不同是,Venmo還附有社交的功能(可以關閉),可以推播如「我剛剛跟誰吃飯」、「剛剛跟室友一起付了電費」。
完全社交導向的行動付款|Verse
和Venmo一樣,支援用戶和用戶之間的直接轉帳。不過Verse在歐洲的27個國家通用,因此只要在有提供服務的國家,用戶之間都能夠迅速的把錢傳遞過去,也能輕易的將錢放入帳戶裡,以供提款,大大的改變以往國際匯款需要幾天的時間。Verse的獨特功能,和歐洲當地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比如說西方人在舉行婚禮的時候,較少直接收取紅包,大多是以禮物認領或是購買禮券,這個時候就能利用Verse建立活動,像是用門票的概念,想來或無法前來的賓客,都能夠利用上頭的功能,直接將錢給主辦者。在註冊上也只需要電話號碼,隨即就能連結銀行卡。
不用聊天App也能匯錢|PayKey
近來興起新創的社交付款,讓使用者不再需要透過銀行等單位,才能把錢轉存給對方。以色列的新創公司PayKey,是個幫助金融機構發展社交付款的公司。PayKey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在行動裝置裡頭的通訊系統加上快捷鍵,便能讓使用者透過銀行或是電子錢包所提供的服務進行匯款或是交易,不需要使用銀行所提供的App。銀行只要透過PayKey所提供的API(應用程式介面),就可以將行動服務鑲嵌到通訊軟體裡,因此當雙方使用者的銀行帳號都有和電話連結的時候,就能夠接收到錢。目前如韓國渣打銀行、新加坡大華銀行等都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