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謠傳多時,小米終於在5月2日向香港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書,近3年的營運數據也跟著曝光。整體來說,相對於2016年的低潮,去(2017)年可以說是小米營運大復活的一年,包括智慧型手機和IOT產品的銷售都有顯著增長,帶動總營收成長67.5%,達人民幣1146.25億元(約合新台幣5434億元)。
智慧型手機銷售回升,營收大增逾6成
雖然小米近年來持續往多元化布局,智慧型手機已經不是唯一的產品,但截至目前為止手機仍是小米營運的最大支柱。而相對於2016年小米的智慧型手機銷量較2015年下滑了17%,掉到5541萬支,在2017年的銷售則是出現非常顯著的回升,達9141萬支。
同時,在2017年小米不只有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出現成長,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單價也有小幅增加,從2016年的人民幣879.9元(約合新台幣4172元),增加到至人民幣881元(約合新台幣4177元),而整體手機營收則是較前一年大幅成長65.2%,達人民幣805.64億元(約合新台幣3820億元)。
IOT跑更快,營收占比已突破20%
不過智慧型手機的表現雖亮眼,但因為同時間小米的IOT產品營收成長更快,年增88.86%,達人民幣234.48億元(約合新台幣1112億元)。所以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雖來到高點,對整體營收的占比倒是從2015年的80%,2016年的71.3%,在2017年又進一步降至新低的70%。相對地,IOT產品的營收占比則是首度突破20%。
而在硬體銷售之外,小米還有另一大事業是網路服務,包括網路廣告和網路加值服務,總計在去年成長了52.3%,達人民幣98.96億元(約合新台幣469億元),佔整體營收比重約8.6%。
網路服務營收近人民幣百億元
同時小米也公布了與網路服務營收表現密切相關的MIUI月活躍用戶數變化,相對於2015年底MIUI的月活躍用戶數約1.12億人,至2017年12月則是已經成長到1.71億人,維持每年20%以上的年成長率。
除了產品營收分布的變化,就地理區域來看,小米在海外市場也有顯足進展。相比於2015年小米有高達94%的營收都是來自中國,至2017年中國市場的營收占比已經降至72%。
硬體平均毛利率拉升至8.6%
此外,在申請書中可以看到小米創辦人雷軍日前提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的宣言,不過從申請書公布的財務數字則是無法清楚拆分出小米在2017年的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是多少。但可以比較明確知道的是,小米的智慧型手機成本在過去3年來有明顯降低,因此毛利率從2015年的-0.3%,2016年的3.4%,至2017年已經拉升到8.8%。
另IOT產品的毛利率則是有8.3%,所以小米2017年整體硬體平均毛利率約落在8.6%。而因為網路服務事業的毛利率相對高出許多,達60.2%,所以也幫助小米拉高整體毛利率水準至13.2%。
而從財務報表來看,雖然扣除營業費用後,小米本業仍有高達人民幣112億元(約合新台幣531億元)的營業利益,但因認列特別股價值減損,最終則是有高達人民幣439億元(約合新台幣2081億元)的鉅額帳面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