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新零售,阿里巴巴把市場放大了6倍
一句新零售,阿里巴巴把市場放大了6倍

要成為中國市場的霸主不容易,但比這件事更難的,或許是在成為霸主後,該如何說服投資人:「我還有成長空間。」不過對阿里巴巴來說,答案或許是簡單的三個字:「新零售」。

市場霸主的難題:尋找新成長動能

中國電商霸主這個稱號,阿里巴巴當之無愧,然而在中國電商市場經歷過幾年的高速成長後,「中國電商」這四個字卻也可能成為一道緊箍咒,限縮了阿里巴巴未來成長的想像空間。因此就像所有零售巨頭在本國市場達到一定規模後,都會開始往海外市場尋求新成長動能一樣,全球化同樣也是過去幾年來阿里巴巴很重要的發展方向。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
過去多年來,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一直很積極推展阿里巴巴的全球化發展
圖/ 阿里巴巴

只是一旦走出自家國土,包括文化、語言、物流、基礎建設、關稅、政治......,有各式各樣的難關橫亙在眼前要闖,而不論原本在本國市場的規模做得多大、營運多亮眼,都不能保證在海外市場的成功。以亞馬遜為例,國際市場的營收基期雖然相對較低,近3年成長幅度卻不如在美國本土的表現,虧損情形更是一年比一年嚴重。

另外阿里巴巴自2016年起,幾度加碼對東南亞電商平台Lazada的投資,另也投資了印尼的電商Tokopedia,總計投入金額超過5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00億元),但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張勇在財報會議上卻也不諱言,「東南亞的電商發展還在非常早期階段。」目前對阿里巴巴來說,這也是拉低整體獲利率的原因之一。

新零售魔法:把5兆人民幣變成5兆美元

不過在擴張全球市場版圖之外,阿里巴巴或許已經找到了另一個能為營運添加柴火,且更有機會「速成」的一條路:新零售。

在2012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有一場對賭,馬雲預估到了2022年,電商市場規模將會超過實體零售,但還沒到賭局揭曉結果的時候,2016年馬雲的態度已經從「電商會基本取代實體零售」,轉變成「線上會與線下結合成為新零售」。而新零售雖然只是簡單的三個字,背後蘊含的卻至少是5兆美元(約合新台幣149兆元)的市場價值。

在阿里巴巴最新一季財報會議上,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在回應摩根士丹利分析師Grace Chen與市占率相關的提問時提到,新零售讓阿里巴巴對「市場」一詞有了新的定義。相對於過往阿里巴巴可以在「中國電商市場」尋求的最大值約莫是「5兆人民幣(約合新台幣23.7兆元)」,如今新零售為阿里巴巴帶來的「新市場」則是要乘上6倍,也就是包括線上和線下零售在內,估計規模超過「5兆美元」的全中國零售市場。這就是阿里巴巴畫給投資人的新夢想、新願景。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2.jpg
阿里巴巴集團副主席蔡崇信相信新零售可以讓阿里巴巴觸及中國更廣大的零售市場。
圖/ 阿里巴巴

雖然阿里巴巴財務長武衛就2018會計年度財報的結果指出,目前新零售占阿里巴巴中國核心電商業務的營收占比其實還只在10%左右,表現似乎和國際市場帶來的營收貢獻差不了多少。但蔡崇信卻也強調,新零售不只是擴大了阿里巴巴的市場打擊面和銷售量,同時也對整體營運效率的提升帶來助益,他相信阿里巴巴正在成為中國零售的基礎建設。

從1到2,阿里巴巴將拿下多少中國零售市占?

此外,相比於前進海外市場有政治面、經濟面、文化面等許多不能完全操之在己的變數和重重隔閡,很多事情基本上得重頭來過,阿里巴巴在中國市場把戰場從線上拓展到線下,則是至少已經有電商平台上超過5億人的活躍用戶當基礎,不完全是從0到1,而比較像是從1往上疊加的概念。

再加上阿里巴巴具備中國電商龍頭的強勢通路地位,也為阿里巴巴在往新零售發展的路上帶來諸多優勢,如從去年的雙11就可以看到,不論是技術面的科技夥伴,還是品牌客戶,大多都願意與阿里巴巴一起做出新嘗試,共同加速新零售的發展。

那麼下一個問題或許是,若如同蔡崇信所說,今天阿里巴巴能夠爭取的已經不只是5兆人民幣的電商市場,而是5兆美元的中國全零售市場,那在這個新零售的新局之中,阿里巴巴又將拿下多少份額?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