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落地最大挑戰,IBM全球區塊鏈實驗室總監:不在技術而是商業模式
區塊鏈落地最大挑戰,IBM全球區塊鏈實驗室總監:不在技術而是商業模式
2018.06.05 | IBM

2018年號稱區塊鏈落地關鍵年,但至今多數區塊鏈專案仍處於概念驗證(POC)階段。對此IBM全球區塊鏈實驗室總監Nitin Gaur表示,觀察不少經過POC階段、最終卻無法繼續進入商轉的專案後發現,區塊鏈落地最大的挑戰在於商業模式,而非技術。

IBM區塊鏈POC案例超過400件、8%已商轉

IBM為區塊鏈聯盟Hyperledger主要成員,該聯盟在2017年推出專為大型企業設計的區塊鏈框架「Hyperledger Fabric 1.0」,IBM也推出企業區塊鏈解決方案。

至今,與IBM合作的區塊鏈POC已超過400件,其中有8%已商轉。例如,IBM和全球海運龍頭快桅(Maersk)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追蹤貨櫃流向,大幅減少昂貴和耗時的紙上作業和通關手續;又或者是和沃爾瑪(Walmart)合作,將區塊鏈用於全球食品供應鏈,確認食品來源及流向。

不過,從這些合作案中,Nitin Gaur也發現區塊鏈要在商業場景落地,仍有不少挑戰待突破。

挑戰一、當每個節點都承擔部分責任,如何課責?

區塊鏈最大的特點在於,各企業作為節點共同參與帳本的記錄和確認,將責任分散在每間企業,而非像過去其中在單一企業或政府。

Nitin Gaur以食品溯源為例,當酪梨要從秘魯運到美國,中間只要稍有耽擱酪梨就會壞掉,而透過區塊鏈,從酪梨農場、海關、港口到收貨者,每個角色都是不同節點,對酪梨的品質好壞都有責任。另一個例子是,當各家銀行透過區塊鏈合作,只要一間銀行做過「客戶風險屬性評估」(KYC),該結果也能分享給其他銀行,而不用重複做,相關金融服務流程(如開戶)也能因此簡化。

雖然區塊鏈解決過去不同企業合作面臨的缺乏信任、時間冗長等問題,卻也產生另一個問題:責任歸屬。舉例來說,若因為某間銀行KYC沒做好,導致其他銀行也出問題,那責任歸屬應如何釐清?這或許是目前區塊鏈在產業落地面臨最大的挑戰,「所以商業模式很重要」Nitin Gaur認為這些都不是技術的問題。

Blockchain
區塊鏈解決了過去企業合作面臨的缺乏信任、時間冗長等問題,卻也產生責任歸屬新的問題。
圖/ shutterstock

挑戰二、數位法幣是區塊鏈交易最後一哩

另外Nitin Gaur也提到,目前有90%的區塊鏈技術都只用到分散式總帳的對帳功能,沒有完全發揮區塊鏈潛能。他認為,區塊鏈的價值在於「價值轉移」,也就是可以把數位資產轉移給他人。

而要做到這點,數位法幣和數位身份是兩大關鍵。他認為,「交易」作為區塊鏈核心概念,會涉及清算和結算,如何把資產數位化?將資產和個人數位身份做連結?做實體資產交易時,作為分身的數位資產如何同步轉移?這些都是尚待解決的挑戰。

而在金流部分,他認為最後區塊鏈生態系少不了數位法幣的角色,可加快金流速度。不過他也提到,數位法幣至少還要十年才有機會實現,因為這必須和各國主管機關和央行合作。僅管困難,卻是不得不面對的挑戰,「數位法幣可以解決交易結算最後一哩路。」他說。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