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行動創客巴士」  讓創客教育深入台灣各個角落
中原大學「行動創客巴士」 讓創客教育深入台灣各個角落

「創業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或大或小的失敗,但是台灣現行教育體制,卻無法讓年輕人學會面對失敗,」中原大學企管系企業創研究中心執行長艾昌明語帶嚴肅地說,面對全球創新創業熱潮,他最憂心的不是台灣年輕人的創新能力或行動力,而是坦然面對失敗的勇氣、甚至是能力。

於是,艾昌明決定與中原大學創新創業發展中心,共同在中原大學企管系開設「創新服務與社會企業」課程,沒有教材、沒有答案,只有實作,讓學生親自設計與製作文創商品,或是規劃展覽,在過程中經歷各種不同的失敗,進而培養出不害怕、勇於承擔的能力,對此,修課學生賴柏諭感受最為深刻。

賴柏諭表示,課堂中經常需要操作熱轉印機台,將設計好的圖案轉印到各種不同材質物品上,例如:馬克杯、衣服、杯墊、夾腳拖鞋、購物袋…等,但是在操作機台時,要將轉印溫度要設定在幾度,這與圖案顏色、物品材質有關,像馬克杯最適合的轉印溫度為攝氏175-180度,而這是經過很多次轉印失敗後才得到的數字,如今的賴柏諭已經練就一身好功夫,無論要將圖案轉印到哪一種商品上,幾乎都能一次成功。

行動創客巴士 肩負小額創業與創客教育重任

除了透過課堂上的各種創客實作,讓學生經歷失敗外,艾昌明更打造一台行動創客巴士,將創作所需要的各種設備集結在一起,學生可以將巴士開到台灣各地的市集,直接面對來自消費者的意見,進而體會小額創業的運作模式,以及創業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種種挑戰。

另一名修課學生鄭勤便表示,之前有一堂課是在畢業典禮當天舉辦畢業祭市集,當天前台一直接到訂單,要將圖案轉印到杯墊上,沒想到後方機台出問題,轉印作業無法順利完成,又找不出原因,最後決定立即跟顧客道歉,並在當天晚上召開檢討會討論最恰當的處理方法,這些都是傳統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經驗。

目前,行動創客巴士除了是學生們的創業工具外,還肩負著創客教育的重任,巡迴台灣各大城鎮、幫助更多學生培養坦然面對失敗的勇氣。例如桃園資優教育資源中心便邀請艾昌明與他的學生團隊,為桃園市近1000名國中生進行4小時的創客教育,由於成效斐然,桃園市政府在今年暑假擴大合作範圍,舉辦國高中生夏令營,讓創客思維向下紮根。

中原大學創新創業發展中心陳宜棻主任表示,透過開設許多創客實作以及創新創業相關課程,讓三創教育能夠向下扎根,提供欲創業的同學在創業前,能先具備創業所需的知識及技能,並也透過各類課程的開設,營造出校園創業氛圍。

艾昌明透露,不只桃園市政府肯定這樣的教育模式,台灣亦有多位大學教授表達高度興趣,甚至還有日本與大陸單位邀請進行學術交流,未來艾昌明希望串連台灣各個大專院校,擴大推動創客教育,實現適才適性、不怕失敗的目標,讓行動創客巴士能夠為台灣的教育帶來更多助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