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VR浪潮來襲
第二波VR浪潮來襲

剛結束第二季的美劇《西方極樂園》(Westworld)以熱門的機器人背叛劇情、複雜交錯且沒有人看得懂的故事時間線聞名,是很多影音論述與網紅作者的最愛。無論是透過當集回顧、彩蛋揭密、劇梗分析,網紅們都創造了可觀的流量來增加收益。

ScreenPrism是一個有38萬人訂閱的YouTube頻道,解答電影劇集最終劇情、分析敘事手法,提供具有啟發性與洞察意義的影音論述。他們去年針對《西》劇第一季結尾後的敘事分析影片《西方極樂園的深度閱讀:故事如何形塑了我們》提醒了觀眾:這是一個關於說故事的「後設」故事,試圖回答人們為何要來,且一次又一次重複造訪、體驗這個互動園區?其實是因為人們想聽故事。無論是人類或機器人,我們的行為、抉擇與決定,是如何被自己選擇的各種故事所形塑?《西》劇中的角色福特博士(Dr. Robert Ford)說:

人們已經知道他們自己是誰,他們(來西方極樂園)是為了能夠一瞥自己可能、可以變成什麼樣的人。

這個洞察其實也可以運用到沉浸式媒體(Immersive Media)的新興產業,如虛擬實境(VR),或包含擴增實境(AR)與混搭實境(MR)在其中,更廣義的延展實境(XR)。

人類面對虛擬實境的四重挑戰

面對VR的課題,一如Adjacent顧問Daniel Burwen在SXSW(South by Southwest,美國德州奧斯汀舉行的世界創新盛會西南偏南大會)的演講〈Surviving VR Wave 1〉裡面所分享:我們所面對的是三重的挑戰——內容與敘事方式的變革、技術規格與終端產品的不確定與限制、消費者行為接受程度與市場的瞬息變化。如果加上唐鳳政委幾年前熱情推廣、臉書也大力支持的VRChat,那麼我們還有第四重挑戰:社會文化上的種種慣性與社交常規,以及文化衝突與調適過程。

內容與敘事方式的重大改變,是數位影音內容對使用者體驗中,在地空間的「重度」重視。人類過去100多年移動影像的歷史,就是一個在一、兩個小時內坐在原地、沒有雙腳,透過鏡頭與投射影像來想像與「同感」的過程。如今當你開始戴上VR頭盔,你就進入到一個「站起來」、立體環視周圍空間的直立猿人世界,加上特定設備讓你能夠開始奔跑、移動。然而我們缺乏相對應的劇本與導演設計出夠有啟發性的品質和內容,來吸引人們注視周圍並且採取行動,更遑論後頭潛在欲望的充分解析與洞察。

在VR領域,技術規格的多重格式以及目前的技術平台,仍在快速競爭、演化中。Google Cardboard或HTC Vive、VR 360全景相機,以及業界常用的Gear Oculus,除了格式各自不同外,大部分都是隔絕視野的孤立使用情境。無法進入社交空間的平台,是否會像單機版的遊戲,最終走向滅絕的處境?MR與AR等不同程度的現實創造應用,會如何衝擊VR的使用模式?是否會帶來關鍵性突破?

「性感眼鏡」打頭陣

從消費者的生活空間來看,VR如何進入臥房、書房、客廳與遊戲間,可能和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行為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這其中,什麼樣的消費者「一錘定音」,決定了未來產業發展的步伐?最終,沉浸式媒體最狂野的應用就是線上即時互動(聊天室)。現在,這些地方流通的互動體驗,就是這個空間主導者所反應的意識形態,就像現在的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空間。

Daniel Burwen在SXSW今年的演講中,提到上面我所整理這些面向的經驗,其實是2014年至2016年第一波VR浪潮中,親身體驗所換得的種種生存智慧。而第二波VR浪潮即將來到,就像手機穿越了各種生活時空,第二波VR以「性感眼鏡」打頭陣,即將一同穿越這些空間。一如擁有了智慧音箱後,即便它不斷監聽你的一切,你卻開始習慣了它,並且想要對每個物件都「口讀咒語」來一一啟動它們。在第二波浪潮之後,將會是截然不同的產業與生活風景。

進入VR世界很簡單,但是要一同建構沉浸式媒體世界中的在地產業,我們所考慮的面向與變數只會低估,沒有高估的可能。講述故事,只是整套方法論的粗略起步。精實(Lean Studio)的變革作法與資源安排、團隊磨合、創意突破,都需要更精緻的戰略思索與規畫資源挹注。

我們到底想要透過沉浸科技讓造訪的人們,一瞥什麼樣的自己呢?

李士傑 Shih-Chieh Ilya Li
星輿公司noema.io共同創辦人,網路文化運動者、獨立研究者。前中研院資訊所專案經理、資訊社會學博士研究,過去十年投入開放源碼與數位文化相關計畫。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