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上週五舉行法說會,創意第二季營收32.34億元,季增17.24%,年增19.83%。
目前創意的NRE客戶中,有50%採用16與7奈米製程,在7奈米為礦機晶片客戶、16奈米是人工智慧(AI)與5G通訊產品。
創意也強調,7奈米製程將取代16奈米。台積電在7奈米製程打敗先進製程不斷延宕的Intel,領先全球,創意也跟著受惠。身為台積電轉投資公司的創意,正享受7奈米帶來的果實,2018年第一季創意7奈米的產品僅占1%,但到第二季已經快速拉升到28%,其中挖礦與超級電腦ASIC晶片需求旺盛。
創意看到邊緣運算帶動的ASIC晶片商機,不過也擔心捲入AI泡沫之中。
浪潮退去才知道誰沒穿褲子
2000年前後的.com熱潮,讓許多台廠都吃到苦頭,面對再一次的產業革命,嚴謹的態度成為必需,尤其現今產業對於AI的投資力道與速度,遠大於AI應用普及與發展速度。
創意電子總經理陳超乾指出:「浪潮退去才知道誰沒穿褲子!必須眼光精準謹慎挑選客戶,避免捲入AI泡沫之中。」
分析1:中國AI晶片熱成為吹大泡泡的關鍵因素之一
而這場AI泡沫之中,中國廠商成為吹大泡泡的關鍵因素之一。由於挖礦與人工智慧熱潮,加上中美貿易戰下,中國政府加強力道砸錢補貼IC設計產業,中國許多過去沒有晶片設計經驗的廠商,不管大小,挾著對於軟體與演算法的優勢,也勇敢進軍AI晶片研發。
但因為7奈米製程複雜,失敗率高,造價昂貴,若沒有老經驗的IC委託設計服務公司幫忙,最後白忙一場的機率很高。「以7奈米來說,一顆晶片要到Type-out階段,至少需要砸下1.3億到1.8億美元,還不一定成功,因此對陸廠來說,投資回報率會是一個大問題,因此想要提高投資回報率,並讓產品快速上市,就需要我們。」陳超乾分析。由此看來,中國的ASIC晶片熱潮,對於創意來說反而帶來一定程度的商機,並非全然威脅。
不過,聯發科與三星等多家國際大廠看也到人工智慧應用的ASIC晶片熱潮,成為創意的競爭對手。的確,創意跟上述兩家大廠比較起來是小蝦米對上大鯨魚,兩者不在同一個量級,但三星與聯發科在ASIC晶片研發上,都有一個弱點,就是「和客戶競爭自己做晶片。」而創意則不同,「創意身為專業設計服務公司,不和客戶直接競爭,不會做自己的晶片,也不會做系統。」陳超乾強調。
分析2:若AI泡沫化在2018下半年就來襲,創意還有礦機晶片撐腰
創意在年初指出比特幣ASIC晶片約占全年營收約15%,但到第二季時,上修預估到占全年全年營收達20%以上(包含7奈米及16奈米)。雖然年初市場憂心礦機需求衰退影響ASIC晶片廠營收,但由此預估來看,下半年的礦機需求衰退機會並不高。
創意的挖礦ASIC晶片需求並非來自比特大陸,而是來自日本IT巨頭GMO與全球第二大礦機商嘉楠耘智。市場盛傳嘉楠耘智的7奈米晶片已在七月量產,速度比第一大廠比特大陸還要快。而日本客戶GMO近年投資至少100億日圓在礦機研發,今年更推出全球第一款7奈米ASIC晶片礦機B2,比起比特大陸的小蟻礦機Antminer S9,B2雖然價格較高,但擁有更高的哈希率(hash rate,採礦效能),每單位的哈希率耗能也較低,因此預購踴躍,被視為今年比特大陸礦機的強力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