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場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交易。從以物易物,到貨幣甚至是虛擬貨幣,都有交易的空間,而最新最熱門的交易物是碳。
此碳非彼碳,不是礦物碳,而是污染環境的權利,也就是排放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為大宗)權利的交易。
將碳排放視為交易物,將造成一批從未想過要致富的新貴(農夫),以及亟欲投入市場的金融體系,在避險基金中,諸如高盛、摩根大通都準備要進場。
根據《財富》(Fortune)雜誌的報導,貿易商去年從有空氣污染管制的歐洲國家及日本,買入近600億美元的碳排放權。而當美國採取空氣污染管制後,預估到2020年時,碳市場每年便可有1兆美元的產值。
舉例來說,養豬戶可以因為管制堆肥產生的甲火完得到碳排放許可(
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而需要排放氣體的企業或國家便可向其購買。
碳交易一方面可以鼓勵溫室氣體管制,也讓污染環境者付出更高的代價。不過,如果只要花錢就可以排放溫室氣體,連污染似乎也都變成了富人的專利。(撰文=張玉琦、編輯=何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