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營造不是為了觀光賺錢
社區營造不是為了觀光賺錢
2004.10.01 | 人物

當年帶著一隻筆、一台相機、一本筆記本就下鄉的宮崎清,現在是日本千葉大學工學部部長,除了長期下鄉做社區營造,在大學裡,他更培養出無數的學生。現任教於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認真推動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黃世輝副教授、范以欣助理教授都是他的學生。
宮崎清每到一處地方,總有人問他:「請問我們這裡的寶藏是什麼?」他無奈地說:「這是最難回答的問題,我是個外來者,沒有資格說你們有什麼寶物。」
宮崎清堅持,地方的好要由地方的人來發現。回想起剛到三島町時,村民老是說:「我們這裡什麼都沒有,一年要下5個月的雪,87%是山地,哪有什麼寶?」宮崎清堅信:「歷史會透過時間來傳達。一個有人類生活50年、100年的地方,怎麼可能什麼都沒有?」

**人的產業信賴最重要

**
在他眼中,閃耀著光芒的積雪大地、融雪後流動的潺潺溪流,甚至是農家餐桌上放著的手編草籃,都是珍貴的寶物,但是村民得自己看見。他花一兩年才改變村民的想法,更花了數年時間與村民們合力推動「生活工藝」、「有機農業」、「故鄉自豪運動」、「願嫁三島町運動」等,成為日本社區總體營造相當成功的例子。
宮崎清根據數十年的經驗,歸納出社區改造成功的要素:信賴主義、樂觀、全員參與以及在地的力量。
「信賴是社區總體營造最重要的精神。」宮崎清說。社區營造是「人的產業」,這樣的產業不是砸錢就會成功。而要村民有共鳴,彼此信賴,才動得起來。人活了,地方就活了。
有了信賴感之後,還要樂觀,否則很難支撐下去。宮崎清開始在三島町辦研討會時,只有5個人來,可是他沒有沮喪,反而很樂觀:「有5個人,太好了!」有些地方辦活動非得要來100人才算成功,見到冷清的會場,馬上認為沒希望了!但是宮崎清說:「我們要相信人,要樂觀。第一年來5個人、第二年來20個人、一直努力到第五年,就會有100個人!有恆心,才會成功。」

**人的故鄉,是最美的地方

**
每到一個地方,宮崎清都會對當地人說:「自己的故鄉自己做,才能傳給你的子孫。我老了也要回到我的故鄉富士山。」宮崎清常引畫家高更的話:「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要往何處去?」他常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要回歸的故鄉。也許,讓故鄉更美好,是他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時,最深沉的想法。
對他來說,社區總體營造最重要的,不是觀光獲利,而是要讓生活在當地的人,都能很舒服自在。許多社區擔心過度觀光化會破壞環境。在英國,如果想到鄉間遊玩,就必須忍受在羊腸小徑上開車的不便,因為他們不願意為了開發鄉間而開大馬路,最後的代價會是鄉村消失。 宮崎清說:「住在這裡的人最重要,這是屬於他們自己的社區運動。為了觀光才發展社區是行不通的。觀光客來真的是好事嗎?」
宮崎清也在深山發現對工作與素材的珍惜之心,那是都市中早已消失的美感。他說:「日本人對山裡的一切動植物,不會說我們『拿來用』,會說『受領』,那是人對大自然的心意,是從山神那裡,受領一份禮物。」
宮崎清以深山葡萄為例,山葡萄又酸又小,根本不能單獨吃,所以就做成果醬。葡萄藤整理之後,還可以編成草鞋、箱子、毯子。而樹藤上一節節的球,可做成水果盤或裝飾牆壁。 從山裡受領來的東西如果浪費了,對不起山。這是日本的生活美學,尊重素材、要有「愛」、「心」。用愛心做出來的物品,有自然觀,又愛護地球,這樣的心意傳達給使用者,就是一種商品美學。

**人的想像力創造更好的生活

**
問宮崎清,什麼是好的創意,他說:「最好的生活創意,就是人可以樂在其中地生活著。人類是會創造道具、利用道具的動物,會用想像力創造出好的生活。」好的創意永無休止,就像人類永遠追求更好的生活一樣,我們永遠在路上。
他還自創了「Glocalization」這個字,笑說在字典裡絕對找不到,這個字結合了Globalization與Localization兩個字,意思是有宏觀的世界觀,和踏實的社區行動力。再小的村落,只要能透過每天小小的努力,將社區的資源特色提升,總有一天,會成為國際性的村落。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