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結局你來定!Netflix科幻神劇《黑鏡》將開放觀眾選擇劇情走向
大結局你來定!Netflix科幻神劇《黑鏡》將開放觀眾選擇劇情走向

只要是Netflix的用戶,你一定聽過《黑鏡》(Black Mirror)這部英劇,也是許多人心中的那部「科幻神劇」。

「科技與人性的拉扯」是劇中反覆討論的主題:一樣樣看似天方夜譚,卻又令人著迷的新科技,反射出的卻是一層層人性的黑暗面。每每看完一集,就不禁讓我們反思:

科技究竟是讓我們進步,還是把我們摧毀?
如果是我,會做出和主角一樣的反應、一樣的態度、一樣的選擇嗎?

現在,不只是想想而已。最新的《黑鏡》第五季將於今年12月上線,此外,Netflix還將開放觀眾可以自己選擇劇情走向,自己決定結局!

科技若是一種毒,換作是你會怎麼做?

若以劇集類型來說,《黑鏡》是一部「詩選劇」(anthology series), 每集都是完全不相干的篇章,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演員、不同的現實世界,從2011年起開播至今已推出了四季、共計19集。在這期間,首播權從英國電視台Channel 4到Netflix手上,並三番兩次獲得「最佳電影電視」艾美獎。

即便沒有準確的流量跟收視率可以參考,但每季一播畢,總是能在網上引起一陣全球討論,議題與編劇想讓觀眾反思的問題息息相關:

《黑鏡》編劇查理·布魯克
如果科技是一種毒品——它確實感覺像毒品,那麼它的副作用到底是什麼?《黑鏡》要討論的就是這個領域,是介於愉快與不安之間。

按編劇的話說,每集都是關乎觀眾現在生活方式的真實寫照,如果人們一直幹蠢事,十分鐘之後一切就會變成劇中的樣子——在第一季的第一集《國歌》中,就給觀眾投放了一顆震撼彈。

故事是這樣的:受人民愛戴的公主被綁架,綁匪要求首相必須在電視上直播與豬性交,才會釋放公主,令人震驚。一開始首相無疑堅決反對並全面封鎖消息,但綁匪卻將要求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雖然只留存了短短9分鐘便被政府刪除,但全英國已人盡皆知(這和現在網路上「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現狀一模一樣)。當民意、皇室都咄咄逼人的要首相屈服,只有他的妻子支持他拒絕——如果你是首相,會怎麼做?

black mirror.png
在嘗試各種解決方法都無果後,英國首相面臨此生最大的難題——要尊嚴失了人心,還是要民意並救他人性命?
圖/ YouTube

最後,首相還是選擇屈服。但事實上,在直播前公主就已經被綁匪安全釋放,可全英國的人都守在電視前準備觀看這「歷史性的一幕」,並沒有人發現。而事發1年後,首相最後掛上「願意為國家利益犧牲自己的尊嚴」的形象備受人民愛戴,但也失去了自己的婚姻。

如果你有選擇權,會做出同樣的決定嗎?

《黑鏡》第五季12月上映,有一集觀眾可選劇情走向

很快,觀眾就有「決定權」了。

根據Bloomberg(彭博)透露,《黑鏡》第五季很快將於今年12月推出,還會選定其中的一集來以「互動式故事」(choose-your-own-adventure)進行,也就是讓觀眾自己選擇劇情走向,自己決定結局。

這樣的內容體驗方式,Netflix在去年6月已經有了初次嘗試,只是當是針對的是孩子,運用在鞋貓劍客(Puss in Boots)動畫故事中。單單以《鞋貓劍客:魔法書中逃》這一集來看,總共有13個關卡、26個選擇讓孩子決定接下來的劇情,例如主角發現他正面對三隻熊盯著自己看,畫面會讓孩子選擇他們究竟是「敵」還是「友」,一步步關乎著結局。

netflix.png
兒童動畫鞋貓劍客(Puss in Boots),是Netflix做的第一個互動式劇情的嘗試。
圖/ Netflix YouTube

而這樣的「互動式故事」用在成人收看的劇集上,還是頭一回,雖然具體到底如何互動,還不得而知,但這勢必會比動畫,在製作上來的複雜繁瑣的多,也會增加劇集的製作成本,包含了作家、製片人及演員們的片酬等等。

隨著Netflix在今年市值一度超過迪士尼、破1700億萬美元,除了持續加大推出自製內容,也仍需要尋找吸引消費者買單的新方法,而這種透過結合「技術」、「內容情節」的「操作式體驗」,似乎相當吸引人。Bloomberg(彭博)指出,除了《黑鏡》之外,Netflix還有其他此類的互動體驗在開發。

但Netflix並不是第一個在成人劇集上做出嘗試的第一人,他的競爭對手HBO在今年初就推出過類似的「互動電視節目」,旗下影集《複選謀殺案》(Mosaic)上映時,在美國透過下載專有App,可以進行不同角度觀看外,還能多視角拼湊劇情。

英國調查:《黑鏡》中的科技若成真,你願意用哪一個?

有趣的是,《黑鏡》中感覺遠在天邊,事實上卻近在咫尺的新科技,引人津津樂道,英國網站You.Gov在今年針對1700人做了一項調查:

「如果是你,願意使用《黑鏡》中出現的哪一種新科技?」

其中列舉了第一季到第四季中的11項科技,包括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把人「封鎖」,就再也看不到他的真實形體、聽不到他的聲音,包括在照片中也看不見;或是透過解讀分析一個人在社群網站的行為,便可以完完全全打造一個複製人。

Black Mirror-01.png
圖/ YouGov

答案揭曉:英國人最想使用植入晶片,透過雙眼、雙耳便可記錄聽到和看到的一切,29%的人表示如果這項技術存在,自己願意使用。

這是在第一季《你的全部人生經歷》(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中出現的內容,不只「渾然天成」的被記錄下來,自己在腦海中就可以隨時翻閱,還以投影到電視等大螢幕上去。但在劇中,紀錄讓人方便,卻更失去了隱私——面試會被調閱記憶資料,夫妻吵架會翻閱記憶來對質,最後的結局是,透過自己和多人的記憶資料拼湊,男主角發現老婆出軌的事實,就此活在痛苦之中。

netflix black mirror.png
這一項科技,人人透過自己的眼球就可以紀錄,也可以查閱所有的記憶片段。
圖/ Netflix

至於英國人最不願意使用科技,便是「社交評分程序」,只有7%的人表示自己可以接受。講述的是社會上人和人的交往都存在著「評分機制」,和中國的「社會信用系統」很像,評分太低不能搭飛機、不能住在比較好的房子、不能出入很多場合;評分越高,就越能過上流社會的生活,只是分數不是政府給的、而是身邊每一個人,就像於處處受監視,帶著面具做人,隨時保持100分微笑,評分才會高。

黑鏡第三季第一集.jpg
在第三季第一集《急轉直下》(Nosedive)中,故事建構在一個「社交評分」的社會,女主角一心想得高分過上流社會的日子,在失敗崩潰後,分數低到極限時反而找到了自我。
圖/ 《黑鏡》劇照

而關於VR(虛擬實境)的題材,《黑鏡》中也沒少著墨。例如在VR世界裡,人人都可以恢復青春活力,並可以選擇「活在」任何的年代背景,甚至死後,意識都可以在VR世界中永久地活下去;又或是透過DNA,可以複製成一個「一模一樣」的你在VR世界中,歷經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超真實遊戲體驗,但在英國,男性對VR技術接受的程度遠遠大於女性,而18歲至24歲的人接受程度最高。而你,又最想要哪一項技術成真呢?

關鍵字: #Netflix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不是我不理你,是有個頻段我真的聽不到。」律芯科技董事長薛宗智這麼說著,也就這樣一腳踏進了半導體產業的創業戰場。在創辦律芯之前,薛宗智早年在半導體大廠擔任工程師,長時間待在無塵室中機台操作,那些看似無害的低頻噪音,卻在這那幾年間悄然無息的侵蝕了他的聽覺神經,這種慢性且不可逆的損害,也成日後創業的契機。

2019年,Apple 首度發表 AirPods Pro,掀起降噪耳機熱潮,同年薛宗智也接獲一家聲學技術團隊的邀約,洽談抗噪耳機技術的投資合作。對市場極具敏銳的薛宗智卻反其道而行思考,從自身戴不住耳機的痛點出發,提出了「有沒有可能不塞入耳朵也能享受安靜?」的想法。也就是這個念頭引領律芯開展了新的研發賽道:聚焦開放式降噪晶片的開發。

瞄準開放式降噪,用「後發制人」技術創造靜音世界

薛宗智觀察到,目前市面上許多採用數位IC的抗噪系統,雖能有效降低環境音量,卻無法辨識聲音的「危險性」與「必要性」。他指出,像是火警警報、煞車聲、鳴笛等重要高頻警示聲音都可能被一併消除,造成潛在風險,「很多人戴著抗噪耳機走在路上以為很安靜,其實他們聽不到後面來車。」薛宗智強調。

因此,律芯決定聚焦難以處理、卻影響生活品質的「低頻噪音」,開闢不同於主流市場的創業賽道。該晶片採用硬體架構技術處理類比訊號,結合主動式降噪(ANC)原理,讓晶片接收到聲音時,能即時產出反向聲波,達到「以聲制聲」的抗噪效果。薛宗智認為,硬體架構在聲音處理方面具有即時反應與獨特優勢,律芯的第一代晶片便已能達到驚人的32微秒處理速度。

然而,空氣中的濕度、風向、溫度等環境因子皆可能影響聲波傳遞,這也成為團隊在開發晶片時的挑戰。薛宗智形容這就像武學邏輯中的「後發制人」,「我不是搶先出手,而是等你出招後,用最適合的方式接住再反擊回去。」這相當仰賴晶片所具備的高反應速度與精準度,才能在噪音抵達人耳前,完成複雜的偵測、分析、運算與反向波的發送。

薛宗智深知,這僅是律芯創業的開始。雖然第一代晶片已成功驗證技術可行性,但仍需透過人工進行被動式校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他觀察到,若要讓降噪需求朝更精細化場景邁進,晶片就必須能「自主適應」並理解環境。這也促使他決定開發第二代晶片,不僅強化性能,更是系統架構的重塑,所需資源遠超第一代的開發,也讓律芯的產品從抗噪,走向理解環境。

從降噪到理解環境,第二代晶片的 AI 進化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圖/ 數位時代

第二代晶片可說是律芯邁向智能聲學的關鍵躍進。它不僅整合了 AI 演算法,更以邊緣運算(Edge AI)為核心設計,能即時學習與感知聲源方向、反射環境與空間條件,主動判斷「哪些聲音該消除、哪些該保留」,使降噪從純物理抵銷進化為環境理解層級的智能判斷。

薛宗智以車內應用的場景舉例,這顆晶片不僅能與原有喇叭系統結合,產生針對駕駛與乘客座位區域的個人化降噪效果,更能與頭枕內建的聲學模組搭配,營造出安靜、舒適的座艙體驗。即使車輛行駛在嘈雜的高速道路上,晶片也能動態感知車內外噪音來源,並迅速調整反向波輸出策略,有效濾除不必要的聲音干擾。目前律芯也已與美、日多家車廠展開密切洽談,不久的將來更要往車用前裝市場邁進,並與整車系統商展開產品落地合作對接。

然而,技術升級的背後,往往也伴隨更高的開發門檻與沉重的資金壓力。「光是一輪投片,就可能讓新創公司資金鏈斷裂,」律芯科技執行長薛宗智直言。從晶片架構設計、模擬驗證、光罩製作到晶圓製造,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高度專業與大量資源投入,對新創團隊而言是極大挑戰。

也因此,律芯決定在關鍵時刻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晶創IC補助計畫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座聚寶盆,」薛宗智強調。在這個以硬科技為本的時代,政府選擇將資源投入在IC設計這一環,不僅協助律芯跨越資金與人才的雙重門檻,更讓半導體產業鏈得以在台灣本地持續推動與深化。

從第一代靠自籌完成,到第二代獲得政府計畫支持,對律芯而言,這不只是產品的迭代,更是整體結構的轉捩點。薛宗智相信,透過政府資源的精準投入,將有效帶動半導體供應鏈上下游鏈結與倍增產業價值,協助本土IC設計業者站穩全球市場,同時強化整體產業生態系的韌性與競爭力。

從車用晶片到無人載具,讓聲音的應用無限延伸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圖/ 數位時代

對聲音的想像,不應止於消除噪音。薛宗智指出,聲音是機器理解世界的重要感知管道之一,相較於仰賴攝影機或雷達的視覺導向技術,聲學晶片在黑暗、遮蔽或空間複雜等條件不利的環境中,反而能展現獨特優勢。隨著律芯技術站穩腳步後,也吸引海外多家重量級組織主動洽談合作。展望未來,薛宗智透露,無論是在無人載具、機器人,或其他智慧系統領域,都有許多令人期待的聲音應用場景即將展開。

「我們站在一座聲音的金山銀山前,而我們手中握著鏟子。」薛宗智說。在他眼中,聲音不再只是背景,而是驅動未來機器感知與人機互動的起點。透過晶片,律芯要做的不只是消除噪音,更是讓世界聽懂聲音的價值。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律芯科技
- 創辦人:薛宗智
- 核心技術:主動抗噪IC晶片設計
- 資本額:新台幣9,993萬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