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白色巨塔
收看白色巨塔
2004.10.01 |

當我們消費一項「產品」時,通常指的是我們用某個價錢,交換了一個機能,這機能幫你解決了生活中的一項難題;而當我們消費一種「服務」時,我們交換的,則是一種愉悅的感受。 那麼,當我們消費一齣「日劇」時,我們交換得來的,是什麼?之所以會有此問,乃是在9月份收看緯來日本台日劇《白色巨塔》,百感交集。

**一齣「高傳真」的時代劇

**
改編自1963年女作家山崎豊子同名小說,《白色巨塔》描述的是兩位同期同學醫生各自奮鬥人生的故事--唐澤壽明飾演的「財前五郎」自幼清寒,憑著努力以獎學金讀完醫學院,他相信唯有錘鍊更高的醫學技術才能出人頭地,擺脫社會對他的支配,進而支配別人。相對的,江口洋介飾演的「里見脩二」雖然和財前一樣,同樣奮力於醫學技術的研究,但他對權力遊戲卻有著「天真地不適應」,事實上,他不斷地在「醫生使命」和「醫界現實」徘徊掙扎(譬如:是把心力放在「好好照顧一位癌症末期病人」,還是「拯救更多有救患者的生命」之上?),這使他成為令所有「白色巨塔成員」頭痛的一號人物。兩位主角既惺惺相惜、又相互擷抗:財前主攻外科的食道癌,多次高難度手術讓他聲名遠播,里見則鑽研內科癌症基因療法,除了看病外,不時為末期癌症病患的安寧療護奔走。為了攀登權力的「白色巨塔」,財前五郎用盡各種鬥爭手腕、犧牲病患的感受,在對手的圍堵欺凌下殺出血路,但最終卻在權力顛峰之際罹患肺癌,死於里見的扶持之手;而里見則是生活於處處煎熬之中,一次次面對患者遺世的生離死別痛苦,為堅持難以言喻的天真,受盡醫院壓力和自我掙扎的折磨。在財前和里見的故事主軸外,鋪陳著對比的各個附屬的角色:由醫學部長、退職教授、醫局幕僚、醫學官僚組織構成的「醫療傳統」;由妻子、兒女、外遇愛人組成的「家庭系統」;以及因「資訊不對等」而被迫臣服於醫療權威下、代表「知識弱勢」的絕症患者。
表面上看,這是「弱者」反抗「強者」支配,千辛萬苦得勝的典型肥皂劇。但看了幾個片段後,就發覺整個製作團隊有更大的企圖--《白色巨塔》要訴諸的恐怕不是娛樂而已,它試圖透過各個「原型角色」經歷的戲劇糾葛,詰問著同樣身為工作者、同樣在職場之路披荊斬棘的觀眾,要他們自我解答那「認同」的焦慮:在當代社會裡,我是屬於「財前」那一種人,還是「里見」那一種?當我碰到誘惑或權力的欺壓時,我仍會認同權力嗎?如果不認同權力之路,就必須離開社會,但現代人誰又有這樣「陶淵明閉居南山之下」的悠然能力?也許作個含辛茹苦的妥協者是最保險的抉擇,但你又如何面對時時湧起的「本真良知」拷問和社會壓力?

**為何能拿下「收視率」第一?

**
上述的每一項難題,都是現代社會「上進者」的典型困境,財前、里見兩者都以推進醫學的知識和技術為使命,兩者都擁有極端的「個性」,各自和所處社會的「集體」主流價值對抗,但他們是知識的強者,才有這樣的幸運,世間平凡人毋寧更像是兩位主角的妻子、愛人、同僚、夥伴和病患,卑微地周旋在權力網絡中,能爭取到少許呼吸自由空氣的空間,就已經幸福異常。這也是為什麼最末集財前五郎的臨終場面,製作團隊會將它型塑成悲壯的「英雄化告別式」(heroic farewell),在全日本擷獲32.1%的近年最高收視率,讓數百萬個家庭為這個「負面主角」流下熱淚,因為大多數人都認可財前的「拚命向前」是每個人衷心的夢想,他高亢的權力欲望並非天生,而是來自社會壓力的不得不然,這使他採取了「奪權以反抗權力」的強悍心智,因而觀眾會認為財前比里見更接近「真實」,他是一位代表現實職場工作者們去拚搏的人,大多數人在戲劇的財前中,看到了真實世界中自己命運的幽微和苦澀,準確地說:觀眾是為自己滴下了眼淚。
對低迷的日本影劇產業而言,由去年10月演到今年春季的《白色巨塔》,可說是突破性的指標,從收視率來看,全部21集平均23.7%、最終集32.1%(關東32.1%、關西39.9%),都是近5年最佳成績;最值得一提的是,《白色巨塔》乃是近10年來唯一沒有「偶像」木村拓哉擔綱,而收視率仍能突破20%的日劇,也是近20年來,由「負面主角」、「沉重故事」而能取得收視率冠軍的唯一影集。

**日劇的世代交替

**
然而,《白色巨塔》能這麼吸引人,除了唐澤壽明、江口洋介、黑木瞳、西田敏行、伊武雅刀、矢田亞希子的卓越演技外,1958年出生的富士電視台製作統籌大多亮是個關鍵人物,正是他青年慧眼的感度,找來同為新世代的編劇、導演、音樂、攝影等工作團隊,革命性地改寫了日劇的製作水準。其中1961年出生的編劇井上由美子的改編功力,連台灣觀眾都覺耳目一新,除了許多深刻的對白(「人的慾望永無止境,但那不也是最純樸的東西嗎?」、「是醫生拯救病人,還是病人拯救醫生?」),《白色巨塔》能牢牢抓住觀眾視線,在於她技巧地塑造出價值光譜裡一組組二元對立的主角,誘引觀者來認同:財前與里見(代表「本真良知」的弱與強)、鵜飼醫學部長與東教授(代表「權力」的黑與白)、財前妻子與外遇愛人(代表「愛情」的真與假)、里見妻子與佐芝子(代表「弱者」的懷疑與定見),甚至訴訟裡的兩個律師,都是兩種社會典型(代表「職場」的專業主義與理想主義)的對峙。身為職場工作者的日劇觀眾,很容易在戲劇裡對照出自己的人生。
井上之外,兩位少壯導演西谷弘、河野圭太用對比視角來勾勒人物價值抉擇的焦慮、現代生活的掙扎,也是近年日劇拍攝傳統的大突破,舉例來說:第一集片頭,財前五郎閉目站立於窗前,哼著華格納〈唐懷瑟序曲〉,隨著上行和絃模擬食道癌手術的手部步驟,宛如交響樂團裡的指揮,這個將黑暗主角「聖化」的畫面組合,隨後再度於出現財前到華沙進行明星表演般的教學手術,那種沉醉於其中的光榮感,微妙呼應日本社會對「技術」的崇拜和「世界認同」的渴求,難怪動人。而如果你能對華格納多了解些,當知他的音樂當年深獲納粹醫生們喜愛,在於他的管絃樂作曲法有著特殊的集體性召喚,聽者很容易產生「獻身」的榮耀感,正因如此,戲中的華沙女接待引領財前醫師參觀二次大戰是斯威辛集中營(Oswiecim),讓財前於雪景中陷入良知和權力的糾葛,不禁令觀眾恍然大悟,原來整部劇集是如此「精密圖謀」,揉合了西方和東方的歷史隱喻,由第一集就已經設定好每個關鍵畫面和情緒點,日劇自此,已經走出木村拓哉立下的「青年時代」,而走入另一個「壯年時代」了。

**創新者的勇氣

**
雖然象徵醫院的「白色巨塔」裡黑暗遍布(每逢律師調閱資料,醫師總要拉下室內窗簾),但導演和劇作組在拍攝手術房和實驗室的器具和流程時,卻又營造出拯救人命的真摯科技美感,讓你對醫院抱持著愛恨交織的焦慮,我相信:正是如此不容易辨識出絕對善惡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白色巨塔》才如斯好看。
看完《白色巨塔》,偶而到網路上找資料,才發覺--其一:劇作組為了求真,請來日本食道癌和胃癌權威、93歲千葉大學名譽教授中山桓明,擔任唐澤壽明「手勢演出」的指導者,細心之至讓人驚訝。其二:《白色巨塔》拍攝時,大部分演員都重看1978年第二次搬上螢幕的舊作,因為當年原作者山崎豊子認為該齣劇中飾演「財前」的演員田宮二郎,最能代表她小說中的角色,而田宮二郎確實也因為真情投入,在最後集播出前以獵槍自殺,促成了當年31.4%的「收視率障礙」,全部演員和劇作組此次重拍《白色巨塔》,其實也是向他們心中的陰影挑戰。
在日劇《白色巨塔》之中和之外,你是見不到一個「無夢」的工作者的,這正是我百感交集的來源,在台灣同樣黑暗的社會劇場裡,如果少了一點一點每天要創新一點的螢光,就果真是漆黑一片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