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攜手蝦皮、Lazada,南進電競商機靠固樁網咖
華碩攜手蝦皮、Lazada,南進電競商機靠固樁網咖

東南亞目前約擁有950萬名電競愛好者,Newzoo預估2019年還將成長一倍。

馬來西亞玩家更是瘋狂成長,由於每年電競產業成長率達20~30%,過去電競活動的贊助往往來自科技公司,而今連銀行跟航空業也來參加,頂級電競館、iCafe今年紛紛設立,也為台灣科技品牌帶來機會,華碩除電競筆電在東南亞4國居第一,華碩全球副總裁許祐嘉直言,主機板也至少7國穩居龍頭。

IMG_8835.JPG
華碩ROG品牌在東南亞佈局多年,筆電跟板卡各都有壓倒性市佔率。
圖/ 王郁倫攝影

華碩2016年在馬來西亞設立第一座ROG旗艦店,並開始深耕當地網咖市場。許祐嘉說,亞太市場電競需求長成長快,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成長最多,菲律賓在政經穩定下,後市最被看好,反而歐美對網咖或iHotel等需求並不熱絡,這源自於歐美居住分散,密集度低,朋友下班後相約在網咖打電競的頻率也低。

而東南亞電競人口的快速成長,一切都源於當地官方大力支持,在台灣2017年通過電競為體育項目之際,馬來西亞政府早在2015年就這麼做,馬國也擁有第一個直播電競無線電視台,該國青年體育部長更年僅27歲,是《DOTA2》玩家,目前馬來西亞也已為2022年杭州亞運提前選出了國家代表隊。

2018年頂級網咖、電競館林立

相對於中國或歐美,東南亞是電競市場的處女地,「我的目標客戶不是玩家,而是父母,」CoVE Esports Hub老闆Jeeven Rrj Menon說,他在今年3月在吉隆坡市郊成立頂級網咖,成立半年會員數衝上3,000人,數字相當可觀,而先拉攏父母是讓電競獲得家長接受的第一步。

CoVE CEO-3.JPG
CoVE Esports Hub老闆Jeeven Rrj Menon表示目標客戶是父母,而非電競玩家,玩家到處都能打遊戲。
圖/ asus

Jeeven Rrj Menon認為開網咖首要任務是讓市場瞭解什麼是電競,肩負教育市場對電競觀感的責任,所以他對硬體的規格要求也十分高。由於馬來西亞限定15歲以下兒童不能單獨進網咖,CoVE更要求18歲以上才能加入,禁止蹺課或考試不到C等級以上的學生上門,為的是打造電競館就是健康、安全的陽光印象。

他一共投資200萬馬幣(台幣約1,500萬元),設立56個座位約300坪的環境,由於用的都是當地最高品牌華碩ROG Z370-F Gaming主機板及輝達GeForce GTX1080Ti顯示卡,其中電腦硬體投資就高達450萬台幣,相當整座網咖的4分之1費用,也因此平均來客利用率高達8成。

而另一處,BATTLE ARENA是吉隆坡最大的頂級eSport館在2月開幕,具有400人容納規模,可提供場地供電競賽事舉辦,由於馬來西亞網路普及度還不高,電競館也設立直播室,若有直播主來館內直播「上班」,只要帶到電競館名字,直播是免收費用的。

Battal Arena外觀(在shopping mall-Jaya Shopping Centre
馬來西亞吉隆坡今年設立了頂級電競館Battle Arena
圖/ asus

目前BATTLE ARENA也養戰隊,培育選手,積極經營在地社群,最重要同樣也是推動親子電競活動,讓父母對什麼是電競產業、教學內容有更多瞭解。

BATTLE ARENA在2018年2月開幕,開業半年至今會員已經上看8,000~9,000人,然而看好台灣電競選手的實力,BATTLE ARENA業務總監的陳建宏也透露不排除來台設立據點招攬戰隊成員。

東南亞電競狂熱帶動商機,網購才起步

東南亞電競熱也孕育電競品牌商機,華碩就宣佈已在東南亞四國:印尼、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市佔拿下第一,其中印尼及菲律賓更以53%及45%的市佔率領先。泰國雖沒有拿下第一,但今年上半市佔率也翻倍成長,ROG Phone電競手機也在馬來西亞10月開賣,足以顯示該國電競消費力不容小覷。

9CCF1B00-C43D-4A31-B7EB-982C185FD0F6.jpg
華碩開放平台事業群亞太業務總部總經理朱明文表示積極跟東南亞電商合作。
圖/ 王郁倫攝影

而由於電競終究以桌上電腦系統效能最高,東南亞組裝電腦風氣正盛,許祐嘉也坦言除日韓板卡市佔率第一,華碩在亞洲的13國(不含中國)中,有超過7國以上市佔率是破5成,且表現在全球各國也是水準之上。

然而為何華碩成長能如此快速呢?華碩開放平台事業群亞太業務總部總經理朱明文表示,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就是電競正在成長期,其次是網購需求正在萌芽。

他分析,東南亞市場使用網購比例遠低於台灣,但正在快速成長,包括LAZADA、京東、Amazon都已卡位,所以華碩也積極跟蝦皮及LAZADA合作,儘管東南亞島嶼多,物流不便,持有信用卡比例低,但當地電商一個帳號各國可通行,目前馬來西亞線上銷售比已經拉高至1~2成,但印尼還不到1成,但相對平均3~4成電商比來說,東南亞無疑是電商潛力很高的市場。

關鍵字: #華碩 #電競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