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失敗的十大徵兆:工作時怎麼看?(二)
新創失敗的十大徵兆:工作時怎麼看?(二)

在開始之前必須先說明一下最近發生什麼事情,簡單來說就是我目前擔任數間公司的顧問,但是其中有幾間公司發生職務調動與離職,接著就有人告訴我,他在我的文章中發現了他公司的影子,覺得心有戚戚焉,選擇離職;我必須說明,身為顧問的職業道德是不能透露公司名稱與個案,去識別化之後我們記取教訓,幫助一間公司避免失敗,其實就是邁向成功,因此我並不會特別想起某一間公司才來寫下關鍵字,而是我真的遇到太多這樣的案例,所以內化成一般情況與大家分享,切勿再對號入座或離職了Orz,要是這個名聲傳出去,那我還要怎麼做顧問呀?(把公司壓垮的最後一個胖顧問?)

1. 沒有專注本業

這種現象常見於Break-Even前後階段的新創公司,我們快賺錢了,應該要趕快拿一輪募資來多角化或者擴張佔領市場,這樣的思維我非常同意,但要請創業家們思考一下,你的本業是甚麼?是怎樣的核心競爭力支撐你的公司走到今日?過去那些買單的客戶是什麼原因進來又離開?

在我看來,所謂的本業不外乎三件事情:產品好,員工爽,金流順暢。你過去販售的產品與服務不見得過了三五年之後依然在市場上吃得開,所以你必須提升品質,或者切出不同的產品線讓消費者得以區別;早期為你打天下的員工可能願意領著八成身價的薪資為你拼命,是因為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香蕉園所有權,但也可能因為你在擴張時期遺忘了當初你允諾的事情而離開;前面兩件事情都是你的公司陪你走到今天的關鍵,但大多數創業家開始募資之後就忘了些,只看到要擴張金流。

這是最嚴重的本末倒置,創業家們或員工們不可不慎,當你的頂頭上司失去對產品或服務的熱忱,記得去提醒他,去踹他兩腳,不要忘了你當初的本業是什麼?如果你把客戶當成一個一個數字,而不是一個一個體驗的新機會,那接踵而來的就是業績躑躅不前以及員工流動率上升,這個情況很有可能導致下一輪募完就沒有然後了,不覺得可惜嗎?

身為員工你可以怎麼做呢? 除了去提醒老闆,你還可以使用新創公司最引以為傲的彈性:要求職務輪調或離職。這裡的職務輪調,無論是跨部門或者接管理職都算,因為公司正在成長擴張,一定有機會再往上爬一層,但若公司不給你這個機會呢?那你就要謹慎思考,是否該幫他們培養一個接班人之後掛冠求去。

失敗徵兆關鍵字句:我們公司非常穩定成長,背後有許多知名投資人,而且下一輪快要開始了,你不覺得這個時候加入我們非常好嗎!

2. 組織架構圖錯置

這件事情常發生在小型新創,我有想法,但我沒有開過公司,先找幾個親友金主募資,然後找了幾個Partner一起創業,Partner要掛什麼呢?掛COO好了,反正我看他什麼都會一點,不會就學咩,沒錯!新創就是要做中學!公司稍微擴大一點了,需要客服部門,那就找個相關經驗的進來掛Manager好了,不過前台沒人接電話,那請這個Manager同時兼任行政,我覺得應該相去不遠吧?

這樣的對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聽完之後我頭頂冒煙搖搖頭,開口詢問我眼前這位新創負責人:你告訴我,當公司內部營運發生衝突的時候,大家是聽COO,還是聽Manager,還是聽你這位Founder?說完的瞬間,此人先用話術搪塞我:拜託我們公司那麼小,有衝突的時候大家坐下來討論十分鐘就解決了啊!我回問: 所以你希望公司永遠都這麼小不要成長?未來有幸長到一百人的時候,你也用十分鐘解決大家的衝突嗎?

各位職場菜鳥或老鳥,能出來找工作面談,一定是公司有人離職或者是擴張產生新職位,離職你要當心該公司是否流動率過高或主管與文化有問題,但若是新職位,那你更應該小心,這間公司是否制度有問題。新創由於資源有限,不到必要關頭不會創建新職位,所以在找人進來之前,一定很努力重新配置工作,最後才會想到要新的人力配置,請記得面談時要求主管畫出或詳述組織配置圖,弄清楚每個人在作什麼,你的Command Line會對應誰?跨部門溝通的關鍵人物是那些?

組織架構圖不會一陳不變,所以也記得要詢問,組織架構圖是否修訂過,隨著組織成長新增那些職位的原因為何?那些位子跟你的業務內容有關,對應窗口是否跟你一樣是剛進來不到兩個月的菜鳥?伴隨著組織架構圖是否有JD或工作日誌可以參考,或者初期有師徒制度手把手教你?如果這些東西都沒有,或者過於老舊沒人維護,那你就要當心這間新創毫無章法,等著滅亡而已。

失敗徵兆關鍵字句:我們新創就是要保持彈性,所以沒用組織架構圖去框住每一個人,我們鼓勵你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你在外面遇不到更棒的公司了!(因為這樣做的都活不到周歲。)

3. 沒有BMC、不懂MVP

這個系列寫了五題,到了第六題可以深入一點點來談談商業模式啦~新創公司的新創,不是指公司剛成立不久,而是公司獲利的商業模式與思維有別於過去傳統公司;過往的商業型態我們可以區分為買賣業、製造業、服務業,但面對新創,我更喜歡區分你賣的是軟體、硬體、服務,還是三者的混搭,基本上會成功的新創都盡量三者全包,或者一強二弱,很少會有三弱或缺一的情況。

所以,什麼是BMC,這其實是一個專有名詞,叫做Business Model Canvas,商業模式圖,由《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的作者 Alexander Osterwalder 與其團隊所提出的,透過對九個問題的回答,尋找公司本身的定位與價值,身為創辦人,時時刻刻都應該對這張圖的大方向到細節如數家珍;我身為財會主管非常挑剔,但身為顧問的時候比較寬容,只要創辦人有能力說明三個問題就過關:

  1. 你要買入什麼?為什麼買?
  2. 你要賣出什麼?透過什麼管道?
  3. 你要賣給誰?他們為什麼要買?

只要創辦人認真想過這些問題,他應該會用非常簡潔的三五句話回答你的問題,不會長篇大論,當然他也可能正在思考,你身為應徵人員或新進員工,可以提醒他進行Narrow Down,避免創辦人天馬行空發散各種想法;若創辦人懂BMC,那麼公司上下全體員工的關鍵活動與產出價值,都應該是圍繞著這張圖轉,一但偏離了方向,要有人跳出來撥回正軌, 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檢討修正這張圖的存在,作為新創公司的最高指導方針。

這張圖與新創公司核心成員的想法,會直接連動到下一個觀念:MVP,這也是個專有名詞,但並不是最有價值球員,在新創的世界中,它叫做最小可行性產品。當你遇到了一個Unmet Need,你認為它很有價值,想要解決這個全世界都還沒人解決的問題,而你也想出了一個Solution,請問你要怎麼知道這個Solution真的可以解決這個Unmet Need呢?

答案就是你必須先用最少的成本與資源作出第一個版本的產品,它可能很難用、很醜陋、很低端上不了檔次,但是它的最重要功能就是,幫你收集使用者資訊與修正意見,這些訊息的價值對新創是否走在正確道路上重要太多了!一但有了修正意見,你才能知道之前砸入的各種資源是否能回饋到問題本身,或者你只是解決了一個假想的問題而已。

許多創業家設立新創公司,其實並不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只是想要向世界說明他有這個Solution,而且他認為很棒很巧很美妙,一定可以解決什麼!但到頭來什麼都解決不了,而在這之前他已經開發出相關技術一共五個產品準備到市場上待價而沽,這種失敗的新創其實不多,因為他連募資那一關都經不起挑戰,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曾經遇到這樣的公司,是全台灣零售業龍頭,底下有三四間上市,但是他們的投資部門經理只作Financial Projection,讓金主們滿意,說服公司投錢,但完全沒想過商業模式、更不用說如何驗證模式可行了,最後財務數字根本不是依照當初設計在跑,才找我進來救火,但神仙難解,他們在中國大陸還投入了十間店面近億元,連Break-Even都作不到, 創業無論規模大小,都要認真思考,市場很殘酷,專門懲罰不用心的人們。

失敗徵兆關鍵字句:BMC?MVP?先不說這個,你聽過我們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營銷預估圖跟產品外觀工業設計概念嗎? ㄘㄘ看,很好吃喔!

本文由黃俊棠授權轉載自其Medium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研究機構OMFIF指出,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雖有助於創新變革與促進數位經濟發展,但也讓支付系統呈現碎片化發展趨勢,增加銀行、金融新創、商戶與民眾的操作複雜度。以台灣為例,過去,各個電子支付業者提供的QR Code格式不一,導致商戶得擺放多個掃碼立牌,民眾很容易混淆,以及增加詐騙與交易錯誤等風險。

為解決上述問題,財金公司於2023年10月推出國家級QR Code支付標準–TWQR,透過串聯38間銀行與10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方式,讓商戶只要用一個QR Code收款碼即可接收所有支付業者的付款,同時,無論民眾是使用哪一個支付App都可以一掃就通,方便、高效且安全。

看好TWQR對商戶、民眾乃至產業發展帶來的綜效,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街口支付(JKOPAY)–不僅積極響應TWQR,更透過系統調整、簡便申請步驟、多項優惠補貼、跨業(競)合作等方式推廣街口TWQR,目標是讓商戶使用街口TWQR收款服務獲得更多客源,帶動業務持續成長,提升用戶體驗,把電支產業的餅做大做強。

兩大關鍵,街口支付積極支援TWQR加速支付生態體系變革成長

根據統計,街口支付的用戶數達690萬人、合作通路數亦高達30萬家,是引領台灣電子支付市場發展的關鍵品牌,在這個狀況下,街口支付為什麼願意大力支持TWQR、將原先的競爭優勢轉換成推促 TWQR 普及的關鍵?對此,街口支付商務發展部商務長張廷軒將原因歸結為二:「支持TWQR不僅是響應國家政策,也是推動台灣支付生態體系持續進化的關鍵。」他進一步解釋,TWQR的出現讓支付業者可以將資源集中在擴展新的商戶通路,如街口支付便積極佈局非都市區市場,目標是讓電子支付日趨普及、像信用卡與現金一樣便捷易用。

張廷軒表示,街口支付目前提供三種商戶收款方案:首先是適合各類型商戶使用的正掃收款服務,不分產業與規模,商戶只要設置 QR Code立牌,民眾即可掃碼付款;其次是反掃收款服務,亦即,由商戶的POS系統進行操作,店員透過設備掃描民眾出示的QR Code收款,適合已導入POS系統的商戶使用;最後是線上收款服務,亦即,透過API串接電商與品牌官網等方式,讓民眾可以在線上選擇使用街口支付。「我們在2024年7月開始提供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團隊成員的努力推廣下,除某些特定場域,既有商戶與新商戶都已導入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門市櫃台擺放一個街口TWQR立牌,即可支援所有民眾的付款App。」

街口支付
張廷軒指出:「關於支付服務,街口針對商戶最關心的議題而發。不僅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
圖/ 街口支付

不僅積極將TWQR推廣到多元場景,更致力滿足商戶需求

為服務更多商戶與民眾,街口支付於今年7月提供TWQR反掃收款服務,接下來,除由團隊成員與合作夥伴協助商戶導入該項服務,更釋出多項優惠補助方案吸引商戶與民眾了解與使用TWQR服務。

舉例來說,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張廷軒進一步指出:「關於支付服務,商戶最關心的議題不外乎『交易手續費高低』、『是否易於對帳』以及『能否協助創收』,因此,街口支付除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更透過用戶(交易)回饋方案等方式協助商戶創收。」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持續擴展業務成長。

街口支付
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圖/ 街口支付

透過策略聯盟擴展生態體系以實踐Super App願景

街口支付作為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除響應財金公司的 TWQR標準、提供符合商戶需求的收款方案,也很重視用戶需求,因此,與不同場景的龍頭品牌合作,透過策略聯盟建置與完善街口支付生態體系,滿足用戶在支付、購物、票券、生活與金融等多元場景需求。此外,也十分重視安全防護,由跨部門團隊從用戶、資料與系統等多層次機制建置與完善安防措施,降低詐欺與洗錢等風險。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用戶導向的在地化數位生活超級應用服務(Super App),將持續深化與跨域夥伴的合作,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同時,穩健朝損益兩平的方向前進。」關於街口支付的未來規劃,張廷軒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