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一直走在前端的中國,2019年將會是中國PAY的海外元年。2018年12月小米與華為,雙雙宣布旗下的Mi Pay與Huawei Pay將分別進軍印度與俄羅斯市場,藉著手機的龍頭知名度,一舉攻下海外市場。
Mi Pay 與Huawei Pay 都是支援NFC技術,只要手機碰觸感應器便能交易的服務,雙Pay都跟銀聯合作,因此只要POS機支援「銀聯雲閃付」都能使用,這種POS機在中國約有1,600萬台,覆蓋率高。只要除了綁定信用卡,交通卡與門禁卡都能一併整合。
相對而言,Huawei Pay在中國的使用率較高,光是交通卡就支援160個城市,Mi Pay目前只有16個城市。

廢鈔運動開啟印度行動支付,小米想吃1兆美元市場大餅
根據印度媒體《Business Line》報導,小米早先在8月計劃推出Mi Pay,目前已拿到許可,測試版已經上線,而這是Mi Pay第一次跨海登場,將與Google和Facebook搶食印度支付市場大餅。
Mi Pay在印度與ICICI(工業信貸投資銀行)與官方支持的統一支付平台Pay U合作,除支援NFC,還可以透過QR code付款,不見得非得使用NFC功能手機。另外還能支付各種公共事務費用,如水、電費。
印度媒體(India Express)從小米官方論壇Mi Community文章內的「時間表:從今天到12月31日晚間11點59分。」這句話推測,Mi Pay正式版應該會在 2019年1月推出。
小米在印度市場穩居手機龍頭,2018年第三季市占率達27%,給了Mi Pay絕佳的機會。而2016年印度政府為打擊假鈔,推行廢鈔計畫,讓人口有13.4億的印度,成為各大支付公司覬覦的大餅,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預估,印度支付市場五年內將達1兆美元的規模。
目前各大支付App各據山頭,有「印度支付寶」之稱的Paytm,市占超過80%,除了阿里巴巴和軟銀投資,股神巴菲特也很有興趣。而2017年上線,目前市占率26%的Google pay(原名為Tez)、本土商phone pe、Facebook的子公司WhatsApp Pay都是Mi Pay的勁敵。
銀聯9成市占,華為進軍俄羅斯利多
除了小米,華為也宣布Huawei Pay在2019年第一季,進軍俄羅斯市場,目標拓展到更多歐洲國家。
為什麼是俄羅斯?除了手機穩坐銷量冠軍外,合作夥伴銀聯在俄羅斯擴散率極廣,境內發卡量超過150萬張,九成店家都支援使用銀聯卡,Huawei Pay選擇在俄羅斯初登場,自然也不意外。
華為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以及農業銀行合作,該銀行用戶便能綁定手機使用,主要是透過感應付費,不支援QR Code。而Huawei Pay初期僅支援Mate 20、P20、P10以及Honor 10、Honor V10與Honor 系列。
目前華為手機出貨量已超越蘋果,居全球之冠,雖然想在海外推行自家支付系統,跟蘋果及三星抗衡,但面對美國帶頭的「排華」,各個國家開始跟華為說不的狀況下,Huawei Pay能否打入全球市場,沒人說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