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打造了「縮小燈」!只要雷射光和尿布材料就能讓物體迅速縮成千分之一
MIT打造了「縮小燈」!只要雷射光和尿布材料就能讓物體迅速縮成千分之一

最近,MIT研發出一種只要照雷射光,就能讓物體縮小一千倍的技術,而且這個方法在物體變小之後,還不會恢復原狀。

MIT 版縮小燈1.jpg
這張照片就是MIT研究團隊利用「內爆製造」做出的3D奈米結構,再複雜的結構對於「內爆製造」來說,都能輕鬆縮小成一千倍。
圖/ 地球圖輯隊

只需要雷射光和尿布

最近,麻省理工學院(MIT)找到了一種可以迅速將物體縮小1,000倍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只快速,而且材料便宜又容易取得──只需要雷射光和聚丙烯酸(polyacrylate)──聚丙烯酸這種材料因為吸水效果非常好,通常在嬰兒尿布裡就能找到,在多數的生物工程實驗室裡也很常見。

幾乎所有材質都適用

MIT將這項技術命名為「內爆製造」(implosion fabrication),不管是金屬、量子點(quantum dot)或DNA,都能利用「內爆製造」的方式,迅速將該物體3D等比例縮小1,000倍。

負責這項研究的MIT神經網路與大腦認知科學專家波伊登(Edward Boyden)表示,科學家們已經花了數年的時間在尋找能夠更方便製造奈米材料的技術,現在有了「內爆製造」,幾乎就能讓任何材料瞬間變成3D奈米尺度。

MIT 版縮小燈2.jpg
雖然現在的3D列印技術,已經可以「印出」奈米尺度的結構,但受限於技術上的限制,3D列印不像「內爆製造」可以應用在各種材質。
圖/ 地球圖輯隊

3D奈米尺度,方法有兩種

在「內爆製造」之前,如果想要打造3D奈米尺度的材料,可以分成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利用光先在面板上蝕刻(etching)出2D平面圖案,再將2D平面層層疊起,變成3D立體結構,但這種方法既耗時又很有挑戰性。

另一種方式則是利用3D列印技術,直接「印出」奈米尺度的物體。但受限於3D列印技術上的限制,用這種方法做出來的成品只能是特定的塑膠材質,在結構上也有一定的限制。

像照到縮小燈,一起縮小

但「內爆製造」和上述這兩種方法都不一樣,「內爆製造」不是從零開始做一個奈米尺度的材料,而是先有一個物體之後,接著像照了縮小燈一樣,讓物體等比例縮小成千分之一倍,如此一來就能輕鬆製作出更精巧、又是奈米尺度的物品。

MIT 版縮小燈3.jpg
這也是MIT研究團隊利用「內爆製造」縮小而成的奈米結構。
圖/ 地球圖輯隊

「內爆製造」要怎麼做?

在「內爆製造」開始之前,我們需要先準備好聚丙烯酸和螢光素(fluorescein)的膠狀溶液,將想要縮小1,000倍的物體放進這個膠狀溶液之後,利用雷射光照射,就讓物體可以和整坨膠狀溶液固定在一起。

脫水的力量「向內爆炸」

接下來只要在這一整坨膠狀溶液當中加酸、脫水,就能讓這一整坨膠狀溶液利用脫水的力量向內爆炸,讓整個東西等比例縮小後,就能獲得每邊縮小10倍、相當於體積縮小千分之一的物體了。

MIT 版縮小燈4.jpg
研究人員認為,未來要將「內爆製造」應用在光學、醫療和機器人領域都不是問題。
圖/ 地球圖輯隊

從手機鏡頭到機器人

關於「內爆製造」的應用範圍,研究團隊認為在光學和機器人領域可以做為「內爆製造」的第一步。例如:利用「內爆製造」打造一個專門研究光的特製鏡頭,或讓智慧型手機的鏡頭、內視鏡或顯微鏡的鏡頭變得更好、更精巧。

如果將「內爆製造」用來打造奈米尺度的電子設備或微型醫療機器人,未來在癌症治療上,或許就能在癌症藥物當中加入奈米尺度的機器人,患者將癌症藥物和奈米機器人一起吞下肚後,就能用這個機器人尋找癌細胞「對症下藥」。

以後在家就能做

由於「內爆製造」所需的材料都能輕鬆取得,所有的材料都沒有毒性,或許未來這項技術就能讓大眾在學校或家裡自行操作。

延伸閱讀:

  1. 3D列印技術大突破 加州理工大學成功印出奈米尺度的金屬
  2. 神奇「自我修復」墨水 快速修復不是夢
  3. DNA存檔? 歐洲學者發明前所未有儲存技術

本文授權轉載自:地球圖輯隊;作者時穿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